日前,記者從(cong) 山東(dong) 省應急管理廳獲悉,山東(dong) 是危化品安全生產(chan) 風險監測預警係統建設的全國唯一試點省份,今年10月份,該係統將在山東(dong) 率先建成運行,實現對危化品重大危險源的動態感知和實時預警。
化工大省呈現六大特點
山東(dong) 是化工大省,化學工業(ye) 是全省國民經濟的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主要呈現出六大特點。一是總量大,全省危化品生產(chan) 企業(ye) 1935家,危化品使用單位14634家,經營企業(ye) 20984家,生產(chan) 經營企業(ye) 數量均居全國第一;二是分布廣,全省有化工園區和化工集中區199個(ge) ,2018年以來,經省政府重新審核認定化工園區75個(ge) ,專(zhuan) 業(ye) 化工園區10個(ge) ,16個(ge) 設區的市均有化工園區,各縣(市區)均有危險化學品生產(chan) 、經營企業(ye) 。;三是戰線長,上油氣管道企業(ye) 46家,管道總裏程約1.2萬(wan) 公裏;受陸上油氣管道運量不足的限製,每天約有6萬(wan) 多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在省內(nei) 道路行駛;四是中小企業(ye) 多,危化品生產(chan) 企業(ye) 中約85%為(wei) 中小型企業(ye) ,這類企業(ye) 工藝裝置單一,多品種交替生產(chan) ,間歇式生產(chan) ,有的企業(ye) 負責人沒有化工背景,跨行業(ye) 經營,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五是門類多,涵蓋了石油化工、化肥、鹽化工、煤化工、農(nong) 藥及各類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十幾個(ge) 行業(ye) ,山東(dong) 省全部覆蓋國家公布的18個(ge) 重點監管危險工藝和74種重點監管危化品;六是危險性大,全省有危化品重大危險源1728處,化工企業(ye) 集存度低,“進區入園”率僅(jin) 為(wei) 20%左右,安全監管任務十分繁重。
山東(dong)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chan) 工作,以遏製重特大事故為(wei) 重點,采取有力措施,狠抓風險管控、源頭治理、轉型升級、執法檢查、重點監管等工作,實施化工產(chan) 業(ye) 安全轉型升級、綜合治理等重大舉(ju) 措,危化品安全生產(chan) 形勢保持了持續穩定的勢頭。但是,近年來化工和危化品事故時有發生,重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製。企業(ye) 層麵存在主體(ti) 責任不落實、風險防範措施不到位、風險監測預警手段落後等問題。政府層麵存在專(zhuan) 業(ye) 監管力量不足,傳(chuan) 統監管方式效率低下、態勢研判不準確、風險處置不及時等問題。聚焦危化品安全監管薄弱環節,山東(dong) 堅持關(guan) 口前移,狠抓預防,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chan) 風險監測預警係統建設,探索創新預警模型和監管方式,利用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通過視頻圖像、監測報警數據在線監測監控,實現超前預測、主動預警、綜合防治。
推進危化品風險監測預警係統建設
2018年4月,山東(dong) 省應急廳啟動危險化學品企業(ye) 風險預警與(yu) 防控係統的試點建設。今年5月,山東(dong) 省應急廳加快推進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chan) 風險監測預警示範工程建設。在原有項目基礎上,按照《國務院安委會(hui) 辦公室 應急管理部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chan) 風險監測預警係統建設的指導意見》等要求,按照“集約一體(ti) 、標準一致、持續發展、服務企業(ye) ”的建設理念,完善建設方案,升級改造係統功能,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工作進度,組織開展接入一、二級重大危險源企業(ye) 重點監測監控預警數據和視頻圖像,邊建設、邊運行,實施在線監測預警。期間,山東(dong) 省應急廳派出16個(ge) 組赴各市開展企業(ye) 端設備安裝和數據接入,與(yu) 企業(ye) 共同解決(jue) 建設過程中的難題。
據山東(dong) 省應急廳總工程師張秀文介紹,危化品風險監測預警係統,通過在企業(ye) 端部署物聯網采集設備,實時采集儲(chu) 罐溫度、壓力、液位、有毒有害監測等關(guan) 鍵參數和值班監控中心圖像以及重大危險源罐區的視頻圖像,並通過衛星影像對重大危險源風險進行精準定位。這些“動態精準畫像”數據,結合企業(ye) 周邊人口密度、存儲(chu) 介質的性質和存儲(chu) 量等固有風險,最終能自動提供重大危險源動態風險,自動生成包含預警原因、風險態勢變化等內(nei) 容的分析評估報告,向省、市、縣(園區)、企業(ye) 進行預警。
比如8月2日9點半,通過該係統發現,某企業(ye) 的安全風險預警等級達到橙色,係統自動向市、縣應急局、企業(ye) 負責人推送預警信息。在詳細分析中發現,從(cong) 8月2日9點,該企業(ye) 二甲醚球罐4個(ge) 監測點壓力高報警,且重複報警17次,一直到10點半仍未處置降級。根據運行機製,市局開始向縣局發出警示通報,縣局隨即對企業(ye) 進行核查,發現報警原因是企業(ye) 報警參數設置不合理,報警值設置偏低。企業(ye) 谘詢專(zhuan) 家重新調整報警值後,10時45分恢複正常,消除預警。企業(ye) 完成銷警後,提交了核查報告。
截至目前,全省362家一級重大危險源企業(ye) 接入率達到100%;81家二級重大危險源企業(ye) 已全部安裝物聯網采集設備,監測數據接入率達到85%。323家企業(ye) 的視頻全部接入,接入率為(wei) 73%,並初步接入了5個(ge) 鐵塔高空瞭望點的視頻,已基本完成建設任務。
形成“五個(ge) 一”應用體(ti) 係
按照“規劃引領、一張藍圖繪到底”和“統籌集約,統一建設,分級應用”的思路,山東(dong) 以風險分級為(wei) 基礎,以風險識別與(yu) 管控為(wei) 核心,以罐區、倉(cang) 庫重大危險源為(wei) 管控目標,從(cong) 采集企業(ye) 的視頻圖像、監測報警數據,建設業(ye) 務係統,構建運行機製,強化企業(ye) 主體(ti) 責任,提升隊伍能力等方麵,初步形成了“五個(ge) 一”的應用體(ti) 係。
建成一張感知網絡。通過利用互聯網采集企業(ye) 安全生產(chan) 監測數據,山東(dong) 實現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對企業(ye) 重大危險源的動態感知和實時預警。按照《危化品重大危險源儲(chu) 存單元(儲(chu) 罐區和庫區)感知數據接入規範》,通過在企業(ye) 端部署的物聯網采集設備,采集儲(chu) 罐的溫度、壓力、液位、有毒有害監測等關(guan) 鍵實時參數和值班監控中心圖像以及重大危險源罐區的視頻圖像。通過衛星影像對企業(ye) 重大危險源及其實時監測監控進行標注,實現對重大危險源風險的精準定位。
開發一個(ge) 預警係統。通過采集的動態監測數據和企業(ye) 靜態安全數據,依托風險預警模型及區域預警模型,開發了監測預警係統。係統根據報警次數、報警時長、消警時間等因素,結合企業(ye) 周邊人口密度、存儲(chu) 介質的性質和存儲(chu) 量等固有風險,對企業(ye) 在線聯網、預警趨勢、報警、重大危險源等情況進行分析,對風險未來趨勢進行風險研判與(yu) 分析評估,自動提供重大危險源動態風險等,結合風險級別將風險預警分為(wei) 紅、橙、黃、藍四級,分別對應重大、較大、一般和低風險,係統自動生成包含預警原因、風險態勢變化等內(nei) 容的分析評估報告,向省、市、縣(園區)、企業(ye) 進行預警等。
形成一套運行機製。明確了省、市、縣各級監管部門和企業(ye) 的責任與(yu) 權限,規範預警信息采集、推送和反饋等流程,實現預測預警信息的閉環管理。比如按省、市、縣(園區)、企業(ye) 4個(ge) 層級分級推送、管理風險預警信息。紅色預警同時向省、市、縣(園區)、企業(ye) 4個(ge) 層級即時推送,省以下各級通過監測預警平台重點關(guan) 注,30分鍾未處置降級,省級向市級發出警示通報(緊急情況下可通過電話通知或視頻連線的形式),由市級組織(現場)核查,並向省級報告核查、處置情況。在未處置降級前,每30分鍾推送一次預警信息。橙色預警同時向市、縣(園區)、企業(ye) 3個(ge) 層級即時推送,市以下各級通過監測預警平台重點關(guan) 注,1小時未處置,市級向縣級(園區)發出警示通報,由縣級(園區)組織(現場)核查,並向市級報告核查、處置情況。在未處置降級前,每1小時推送一次預警信息。黃色預警同時向縣級(園區)、企業(ye) 2個(ge) 層級即時推送,每天推送一次。縣級(園區)通過監測預警平台重點關(guan) 注,並向企業(ye) 調度核查,企業(ye) 向縣級(園區)報告處置情況。藍色預警作為(wei) 低風險由企業(ye) 處置。
落實一個(ge) 承諾公告。企業(ye) 每天上午十點通過係統報送當天的承諾公告信息,係統自動將承諾公告推送到門戶網站,對於(yu) 未定時報送企業(ye) 承諾公告的企業(ye) ,係統自動提醒應急管理部門督促企業(ye) 報送承諾公告。目前已有1784家危化品企業(ye) 納入自動承諾公告範圍。
打造一支支撐隊伍。省、市、縣三級應急管理部門加強支撐隊伍建設,建立24小時的監測監控值守,對視頻圖像、監測報警數據進行監測監控,對視頻圖像、監測報警數據進行網上巡查,根據監測預警情況開展分析評估,編製評估報告,形成日報、周報、月報、半年報、年報等。
取得初步成效
通過一年多的建設實施和試運行工作,在轉變監管模式、重大危險源精準執法、企業(ye) 主體(ti) 責任落實等方麵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係統試運行過程中,山東(dong) 通過利用大數據自動分析企業(ye) 重點區域、重要部位、關(guan) 鍵環節的風險隱患規律,實現精準查找企業(ye) 安全生產(chan) 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比如8月8日,在係統上發現某企業(ye) 的安全風險預警等級達到橙色,經監管部門核查,企業(ye) 的醚罐液位計故障造成報警,企業(ye) 及時進行維修後橙色預警消除。係統投入試運行之前,執法檢查基本靠經驗和主觀判斷,今年主題教育調研活動發現執法檢查針對不強,在青島、濰坊實名問卷調查20家企業(ye) ,2018年平均接受安全檢查13.8次,最多的達到46次,且安全狀況越好的,被執法檢查次數越多,但20家企業(ye) 被處罰的隻有2家合計3次,這充分反映出傳(chuan) 統執法檢查缺乏導向性、執法檢查效率偏低。
同時,在目前危化品安全生產(chan) 風險監測預警試點先行的基礎上,逐步擴展到非煤礦山、地質災害、森林防火、城市安全等全行業(ye) 領域監管,提升重大事故災害監測感知、評估研判、預警防控、應急救援等關(guan) 鍵業(ye) 的科技創新和支撐保障能力;同時,充分利用山東(dong) 省應急廳已立項的“化工企業(ye) 人員作業(ye) 行為(wei) 智能識別與(yu) 管控技術研發”項目,通過融合三維建模、全景AR增強、遙感衛星、鐵塔高點瞭望、5G等多種技術手段,從(cong) 對物的不安全狀況逐步向“人的不安全行為(wei) ”進行動態管控和實時預警,實現對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wei) 和管理缺陷的監測預警全覆蓋。
作為(wei) 全國唯一試點省份,山東(dong) 已在建設過程中探索出不少可複製推廣的經驗模式。張秀文表示,在完成一、二級危化品重大危險源罐區監測預警的基礎上,力爭(zheng) 在今年底前,接入全部三、四級重大危險源罐區,並研究危化品生產(chan) 裝置、庫區數據采集內(nei) 容及模型算法,監測預警範圍逐步擴展到生產(chan) 裝置、庫區等,實現全覆蓋。
來源:中國安全生產(chan) 網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