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獎

北海鐵山港區事故5人死亡1人失聯3人重傷;附事故分析” 142040″

北海鐵山港區事故5人死亡1人失聯3人重傷;附事故分析"
142040"

    2020年11月2日11時45分許,國家管網集團北海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位於(yu) 鐵山港區的LNG接收站碼頭2#罐罐前平台管線在施工時發生著火,火勢於(yu) 11點55分得到控製撲滅。經連續搜救,截至目前,現場作業(ye) 的9人中,有5人死亡,1人失聯,3人重傷(shang) 正在全力救治中。

北海鐵山港區事故5人死亡1人失聯3人重傷;附事故分析"
142040"

    接報後,應急管理部黨(dang) 委書(shu) 記黃明,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鹿心社,自治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代主席藍天立分別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救治傷(shang) 者,查明事故原因,舉(ju) 一反三,排查消除隱患,切實加強監管,堅決(jue) 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北海市委、市政府,自治區應急管理廳、廣西消防救援總隊、國家管網集團總部的領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事故救援處置工作。

    事故發生後,市區兩(liang) 級黨(dang) 委政府迅速組織消防救援、應急管理、市場監管、公安、衛健等相關(guan) 部門趕赴現場全力配合企業(ye) 進行救援處置。國家管網集團派出專(zhuan) 家赴現場開展設備設施安全評估工作。自治區衛健委組織醫療專(zhuan) 家趕赴北海全力幫助救治傷(shang) 員。

    目前,人員搜救、傷(shang) 員救治等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該企業(ye) 施工事故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

化工管道係統的火災爆炸事故類型分析

    1.泄漏引起火災爆炸

    石油化工管道大多輸送易燃易爆介質,管道破裂泄漏時極易導致火災和爆炸事故。這是因為(wei) 泄漏的可燃介質遇點火源即可燃燒或爆炸。管道經常發生破裂泄漏的部位主要有:與(yu) 設備連接的焊縫處;閥門密封墊片處;管段的變徑和彎頭處;管道閥門、法蘭(lan) 、長期接觸腐蝕性介質的管段;輸送機械等。

    管道質量因素泄漏,如設計不合理,管道的結構、管件與(yu) 閥門的連接形式不合理或螺紋製式不一致,未考慮管道受熱膨脹問題;材料本身缺陷,管壁太薄、有砂眼,代材不符合要求;加工不良,冷加工時,內(nei) 外壁有劃傷(shang) ;焊接質量低劣,焊接裂紋、錯位、燒穿、未焊透、焊瘤和咬邊等;閥門、法蘭(lan) 等處密封失效。

    管道工藝因素泄漏,如管道中高速流動的介質衝(chong) 擊與(yu) 磨損;反複應力的作用;腐蝕性介質的腐蝕;長期在高溫下工作發生蠕變;低溫下操作材料冷脆斷裂;老化變質;高壓物料竄入低壓管道發生破裂等。

    外來因素破壞,如外來飛行物、狂風等外力衝(chong) 擊;設備與(yu) 機器的振動、氣流脈動引起振動、搖擺;施工造成破壞;地震,地基下沉等。

    操作失誤引起泄漏,如錯誤操作閥門使可燃物料漏出;超溫、超壓、超速、超負荷運轉;維護不周,不及時維修,超期和帶病運轉等。

    2.管道內(nei)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在停車檢修和開車時,未對管道進行置換,或采用非惰性氣體(ti) 置換,或置換不徹底,空氣混入管道內(nei)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檢修時在管道(特別是高壓管道)上未堵盲板,致使空氣與(yu) 可燃氣體(ti) 混合;負壓管道吸入空氣;操作閥門有誤使管道中漏入空氣,或使可燃氣體(ti) 與(yu) 助燃氣體(ti) 混合,遇引火源即發生爆炸。

    3.管道內(nei) 超壓爆炸

    管道的超壓爆炸與(yu) 反應容器的操作失誤或反應異常有關(guan) ,冷卻介質輸送管道出現故障,導致冷卻介質供應不足或中斷,使生產(chan) 係統發生超溫、超壓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設備、管線發生超壓爆炸事故。

    在管道中由於(yu) 產(chan) 生聚合或分解反應,會(hui) 造成異常壓力。如在乙烯和過氧化物催化劑的管道中,溫度過高,超過催化劑引發溫度,乙烯就會(hui) 在管道內(nei) 聚合或分解,產(chan) 生高熱,使壓力上升,導致管道脹裂或爆炸。

    連續排放流體(ti) 的管道,尤其是排放氣態物料的工藝管線,因輸送速度降低等因素會(hui) 導致設備內(nei) 的物料不能及時排出,從(cong) 而使設備發生超壓爆炸事故。

    高壓係統的物料倒流入低壓管道,造成壓力增加。

    4.管道內(nei) 堵塞爆炸

    管道發生堵塞,會(hui) 使係統壓力急劇增大,導致爆炸破裂事故。

    輸送低溫液體(ti) 或含水介質的管道,在低溫環境條件下極易發生結冰“凍堵”,尤其是間歇使用的管道,流速減慢的變徑處、可產(chan) 生滯留部位和低位處是易發生“凍堵”之處。

    輸送具有粘性或濕度較高的粉狀、顆粒狀物料的管道,易在供料處、轉彎處粘附管壁最終導致堵塞。管道設計或安裝不合理,如采用大管徑長距離輸送或管道管徑突然增大,管道連接不同心,有障礙物處易堵塞;物料夾雜過大碎塊時易造成堵塞;物料具有粘附性,若不及時清理,發生滯留沉積等情況,可造成管道堵塞。

    操作不當使管道前方的閥門未開啟或閥門損壞卡死,或接受物料的容器已經滿負荷,或流速過慢,突然停車等都會(hui) 使物料沉積,發生堵塞。

    5.發生自燃火災

    管道內(nei) 結焦、積炭,在高溫高壓下易自燃,引起燃燒或爆炸。在加工含硫原料油煉油廠的高壓管線中,硫化亞(ya) 鐵是一種很常見的物質,它是鐵鏽和硫化氫發生反應的產(chan) 物,設備停用後打開,以及維修之前與(yu) 空氣接觸,就會(hui) 迅速發生自燃。

    管道內(nei) 介質溫度為(wei) 超過自燃點的物質,泄漏出來與(yu) 空氣接觸便會(hui) 自燃。

    6.具有多種引火源

    物料在管道中輸送時,有多種引火源存在。啟閉管道閥門時,閥瓣與(yu) 閥座的衝(chong) 擊、擠壓,可成為(wei) 衝(chong) 擊引火源。閥門在高低壓段之間突然打開時,低壓段氣體(ti) 急劇壓縮局部溫度上升,形成絕熱壓縮引火源。物料在高速流動的過程中,粉體(ti) 與(yu) 管壁、粉體(ti) 顆粒之間、液體(ti) 與(yu) 固體(ti) 、液體(ti) 與(yu) 氣體(ti) 、液體(ti) 與(yu) 另一不相溶的液體(ti) 之間、氣體(ti) 與(yu) 所含少量固態或液態雜質之間,發生碰撞和摩擦,極易出現靜電,產(chan) 生火花。

    危險物料輸送管道周圍具有摩擦撞擊、明火、高溫熱體(ti) 、電火花、雷擊等多種外部點火源。可燃物料從(cong) 管道破裂處或密封不嚴(yan) 處高速噴出時會(hui) 產(chan) 生靜電,成為(wei) 泄漏的可燃物料或周圍可燃物的引火源。

    7.易成為(wei) 火災蔓延的通道

    由於(yu) 管道連接著各種設備,管道發生火災,不但影響管道係統的正常運行,而且還會(hui) 使整個(ge) 生產(chan) 係統發生連鎖反應,事故迅速蔓延和擴大,特別是管內(nei) 介質有毒時,對人的生命威脅更大。在管道中傳(chuan) 播的爆炸,一定條件下會(hui) 發生由爆燃向爆轟的轉變,對生產(chan) 設備、廠房等建築物造成嚴(yan) 重的破壞。

化工管道火災爆炸事故的預防措施

    1.遵守安全布置原則

    輸送火災危險性為(wei) 甲、乙類介質或有毒、腐蝕性介質的管道,不應穿過與(yu) 其無關(guan) 的建築物、構築物。集中敷設於(yu) 同一管架上的各種介質管道必須留有規定的間距。多層管架中的熱料管道應布置在最上層,腐蝕性介質管道應布置在最下層;易燃液體(ti) 及液化石油氣體(ti) 管道嚴(yan) 禁與(yu) 蒸汽、熱料管道相鄰布置;助燃與(yu) 可燃介質管道之間,宜用不燃物料管道隔開或保持不低於(yu) 250mm的間距。

    2.選材、設計、加工、安裝合理

    根據輸送介質的性質、溫度、壓力和流量等因素正確選擇管材,不可隨意選用代材或誤用,不得使用存有缺陷的管材,例如,要求高溫強度時,350℃以下使用沸騰鋼和半鎮靜鋼,在350℃時,應根據不同溫度分別使用鎮靜鋼、鉬鋼、Cr-Mo鋼和不鏽鋼,不得使用碳鋼;為(wei) 了防止低溫脆性,要使用奧氏體(ti) 不鏽鋼以及鋁、鎳銅合金的管材。可燃液體(ti) 架空管道的支架應用不燃材料建造。為(wei) 避免可燃液體(ti) 管道在發生事故時液體(ti) 漫流,可將管道敷設在不燃材料建造的地溝內(nei) ,並保證良好的自然通風,以防止可燃蒸氣積聚。高溫物料管道應用不燃材料裝設保溫層,以防止可燃物接觸高溫管道起火。

    嚴(yan) 格按照工藝設計要求設計,管道直徑的設計值應盡量大些,彎曲和變徑處應緩慢,而且彎管和變徑管要盡可能少,尤其是由水平向垂直過渡的彎管要少。管內(nei) 壁應平滑,不準有折皺或凸起,不裝設網格狀的構件。

    管道的焊接質量符合要求,焊縫須作無損探傷(shang) 檢查。管道的連接方式合理,可用加偏墊或多層墊等方法消除斷麵偏差、空隙、錯口或不同心等安裝誤差。管道穿牆、樓板和屋麵時,應加套管、防火肩、防水帽等裝置。焊縫、法蘭(lan) 等接頭均應避開牆和樓板。管道和管件不得與(yu) 管架直接接觸,應按設計溫度、壓力等要求,采取加置木墊、軟金屬片或橡膠石棉墊等措施隔離。

    3.采取防腐措施

    根據輸送物料的腐蝕性選擇耐腐蝕材料,如對硫化氫的腐蝕,不同溫度下使用可采用鉻鋼、不鏽鋼或滲鋁鋼;對高溫條件下的氫脆要用Cr-Mo合金鋼;對不同程度的硫腐蝕,分別采用5Cr、7Cr、9Cr鋼管;為(wei) 了防止高溫氧化腐蝕,要用奧氏體(ti) 不鏽鋼管、5Cr或9Cr鋼管。

    采取合理的防腐措施,如塗層防腐、襯裏防腐、電化學防腐、使用緩蝕劑防腐等。其中塗層防腐用得最廣泛,而在塗層防腐中又以塗料防腐用的最多。

    定期檢測管道的受腐情況,尤其是敷設於(yu) 地下的管網係統,及時修複或更換腐蝕嚴(yan) 重的部位。

    4.消除管道殘餘(yu) 應力

    為(wei) 了避免管道振動,可采取設置減振裝置,增加柔性設計等措施。

    為(wei) 了減弱熱應力的破壞作用,采用增加管係可撓性,緩解熱應力的熱補償(chang) 方法,如采用專(zhuan) 用的熱補償(chang) 器;利用彈簧吊架結構或止動器約束管道在約束方向上的位移,在設備管口附近設置固定支架,削弱管口的應力和力矩,加設彎管,改變管道走向,增加管係總的可撓性或利用絕熱保溫等方法。

    針對不同外部載荷采取措施,如防止基礎下沉,可采用改變管道設置位置或支撐方式或強化基礎設計的方法;預防外力衝(chong) 擊,可通過加強防護設施、可撓性設計、合理設置、加護欄或套管以及加強施工監督等方法。

    5.嚴(yan) 格安全操作

    生產(chan) 操作過程中嚴(yan) 格按照工藝要求控製物料的輸送溫度、壓力、流速等工藝參數,尤其是用於(yu) 輸送可燃氣體(ti) 、可燃液體(ti) 、可燃粉粒狀物料的管道,輸送速度不應高於(yu) 工藝值。生產(chan) 的要害部位,如加熱爐口、塔底部、反應器底部、高溫機泵等進出口處的管道和工作條件苛刻,受交變載荷的管道,要特別重視。

    冷卻介質的輸送管道要確保冷卻介質的供應量,避免中斷,必要時可安裝雙路水源和電源控製,以防止生產(chan) 係統出現超溫、超壓的惡性循環。

    及時清除管道內(nei) 的汙垢、沉澱等沉積物,並嚴(yan) 禁采用鐵質工具或能產(chan) 生火星的器具輸通易燃易爆、易自燃的不安定沉積物。定期清除管道以及周圍的設備、設施上的積塵,以減少粉塵沉積。

    在冰凍季節前後,要注意管道的防凍和化凍,如積水彎、壓力表的彎管,排凝閥等處,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保溫防凍措施。暫時不用的水或易凍的管線要將管內(nei) 介質排淨。

    及時維修管道,嚴(yan) 禁超負荷,超期和帶病運轉。

    6.加強防火安全管理

    在用管道要遵照《壓力管道安全管理與(yu) 監察規定》定期進行檢驗,檢測管道的泄漏和受損情況,防止管道係統出現跑冒滴漏現象。

    停車檢修和開車前應按規定進行管道的排氣置換作業(ye) ,檢測合格後方可動火檢修或開車。進行動火檢修作業(ye) 時,要嚴(yan) 格執行動火作業(ye) 的各項規章製度。

    嚴(yan) 禁危險物料管道和高溫管道周圍堆放易燃易爆物質。需要散熱的輸送管道上嚴(yan) 禁堆放各種雜物,以防止熱量積累引起火災。

    危險物料輸送管道的周圍杜絕各種火源。

    7.采取防靜電措施

    粉粒狀物料的輸送管道應選用導電性能良好的材料製造,並設性能良好的靜電消除裝置。工廠和車間的氧氣管道、乙炔管道、油料儲(chu) 運設備、通風裝置、空氣管道等必須連成一個(ge) 整體(ti) ,並予以接地。地上或管溝敷設管線的始端、末端、分支處以及直線段,每隔100m應設置防靜電接地裝置,接地電阻不宜大於(yu) 30Ω,接地點宜設在固定管墩(架)處。

    8.設置防火防爆安全裝置

    在容易發生超壓爆炸的管道上需設置安全閥等防爆卸壓裝置;在容易造成火焰傳(chuan) 播的管道上需設置水封、砂封、阻火器或防火閥。在高壓和低壓係統之間的接點處和容易發生倒流的管道上,需設置止回閥和切斷閥。在泵和閥門的進口裝設管道過濾器,防止由於(yu) 雜質或夾雜物造成事故。

    具有著火爆炸危險的輸送管道,應配備惰性介質管線保護。可燃氣體(ti) 的尾氣排放管線應用氮氣封或設置阻火器等防止火勢蔓延的裝置。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密集管網係統可設置可燃氣體(ti) 濃度檢測報警裝置,以及時發現火險隱患,亦可設置水噴淋等滅火設施,以便及時撲救初起火災。

    來源:化工技術寶典

責任編輯:李謹之

(更多資訊請登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www.dgfyfs.com)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上一篇 2020-11-05 07:49
下一篇 2020-11-05 09:26

相關推薦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