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ge) 上海的超市阿姨,幹了一件事。
當然算不上驚天動地,甚至有點雞毛蒜皮:
滅蚊。
但她,滅了整整13年。
阿姨叫浦賽紅,是上海一家大潤發超市的員工,幹了13年,滅掉的蚊子少說也有2萬(wan) 隻。
有她在的店,哪怕是最容易招蟲的肉類、果蔬區,夏天光腿進去站上半小時,都沒有一隻蚊子來叮咬。
她還研究出一套“蚊子兵書(shu) ”,一年不同季節,一天不同時間段,蚊子的生活習(xi) 性、活動範圍、滅殺招數,掌握得明明白白。
在這動不動就有大瓜的時代,一個(ge) 平凡人幹的平凡事,原本不足為(wei) 奇。
可完整地看完浦賽紅的工作軌跡,我大受震撼。
這個(ge) 普普通通的超市阿姨,給我上了最好的一課。
01
浦阿姨是大潤發超市的一個(ge) 專(zhuan) 門工種:清管員。
顧名思義(yi) ,就是在賣場裏做清潔管理。
而她負責的,是專(zhuan) 門防治有害生物,比如蚊蟲、蒼蠅。
這個(ge) 崗位存在感極低,不少人可能是第一次聽說。
招的也是上了一定歲數的阿姨,學曆要求不高,薪資水平,也隻一般。
可不起眼的工作,浦賽紅沒有敷衍潦草。
剛上崗,超市給她配的是最簡易的塑料蒼蠅拍。
別人拿到這種“原始”工具,頂多按部就班在賣場裏揮揮拍子。
隻要保證顧客麵前不出現蚊蟲聚集,萬(wan) 事大吉。
但浦賽紅不滿足於(yu) 此。
打打蚊子是簡單輕鬆,但治標不治本,她想從(cong) 源頭上防治。
先是研究蚊子。
從(cong) 清晨到深夜,浦賽紅無時不在觀察蚊子的行動軌跡、行為(wei) 特點,並仔細記錄。
日子久了,真總結出一套“作息規律”:
“6:00,花園及綠化帶,精力十足,難打…”“9:00,積水處,產(chan) 卵…”“15:00,陰涼處,睡午覺…”
不同季節,歸納出不同習(xi) 性。
就連蚊子最喜歡的溫度、濕度範圍,都掌握得精確。
浦賽紅製作的蚊蟲作息表
了解完對手,浦賽紅開始“利其器”。
從(cong) 最初的蒼蠅拍開始,她大大小小嚐試了不下50種工具,物理的,化學的…
市麵上現成的滅蟲工具不夠,她就想點子自製:
在盆裏放入兌(dui) 了洗潔精的水,再把蜂蜜塗抹於(yu) 盆口。
蚊子被甜味吸引而來,很快就困於(yu) 粘稠的泡沫水中。
她還發現,蚊子最喜歡鮮豔的黃色,便將黃色的粘蟲紙剪成水果形狀。
蚊子尋色而來,自投羅網,這招叫“色誘”。
掌握了規律,浦賽紅在超市內(nei) 外布下“天羅地網”。
超市外的草叢(cong) ,她裝上捕蠅籠,以食物作誘餌。
超市內(nei) ,門簾、風幕機,又是兩(liang) 道“關(guan) 卡”。
若是還有“漏網之魚”,再往前,等待它們(men) 的是浦賽紅設置的粘蟲紙、粘蚊彩帶、滅蚊燈。
經過這“六扇門”的把守,幾乎沒有蚊子能逃得過去。
浦賽紅設置的粘蚊彩帶
這還不算完。
眼皮底下的蚊子消滅了,浦賽紅還想著防治“未來”的害蟲。
她研究了蚊子生長的4個(ge) 階段,發現即便是極少出沒的冬季,也存在蟄伏的風險。
於(yu) 是,未雨綢繆,把越冬蟲早早扼殺在搖籃。
就連超市外的區域她也要管。
附近飯店、物業(ye) 的垃圾桶,她主動定時消殺;街邊綠化帶,都擺上捕蠅籠。
有人勸她:外麵捕住的蟲子都不知道是誰家的,管那麽(me) 多幹嘛。
她卻說,外麵不清理,超市就始終有隱患。
明明不屬於(yu) 自己的職責範圍,浦賽紅卻把每天的工作,延伸至超市門口200米開外。
浦賽紅的工作普通嗎?
太普通了,普通到隻是一件蚊蟲大小的小事。
可她卻把這最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到了極致,成了“專(zhuan) 家”。
以至於(yu) 附近居民一到夏天,都來向她討教經驗。
那份“蚊蟲作息表”,甚至登上熱搜,1.8億(yi) 人讚歎。
耳朵震撼於(yu) 把小事做到極致的專(zhuan) 業(ye) 力量,更欽佩於(yu) 這個(ge) 阿姨的聰明。
這種聰明,不是說她有多高的學曆,而是她真正懂得,怎樣拉開人和人之間的差距。
02
這年頭有太多自詡聰明的人。
我就遇到過。
幾年前,我還在雜誌社時,招過一個(ge) 實習(xi) 生。
名校畢業(ye) ,一張嘴高談闊論,看上去既有能力又有抱負。
但一段時間後,我有些崩潰。
他幾乎無法處理好我安排的任何一件小事。或者說,是不屑於(yu) 用心做。
寫(xie) 篇匯報,就拿網上拷貝的文案改改直接上交;
搜集素材,一開始方向就錯了,叫他重新找,卻反問我這些不也可以湊合用麽(me) ;
想帶他討論選題,卻到處找不到人,最後發現,蹲在廁所打遊戲。
實在沒辦法,我有意將他調崗。
沒想到他卻先向我辭職,理由是:
“現在幹的都是些雜七雜八的小事,工資也不滿意……”
好吧,我也沒什麽(me) 可挽留的。
後來他也和我聯係過,說是跳了好幾次槽,但總不被賞識。
其實他的問題,是很多人的通病:
滿腦子鴻鵠之誌的野心,卻沒有腳踏實地幹事的耐心。
於(yu) 是,抱怨老板不器重自己。
抱怨升職的不是自己是同事。
抱怨這世界到處是二八定律,自己這樣的人再努力也沒有機會(hui) 了。
然後,索性躺平,得過且過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把摸魚當作真理。
可他們(men) 從(cong) 未想過,那20%的人,是怎麽(me) 煉成的?
03
說兩(liang) 個(ge) 普通人的故事。
一個(ge) ,是商業(ye) 谘詢顧問劉潤早年間遇到的出租車司機。
那天,他從(cong) 上海美羅大廈出來,一輛出租車徑直停在他麵前。
上了車,劉潤說去機場。
司機笑笑,接過話來:
“我在徐家匯隻做兩(liang) 個(ge) 地方,美羅大廈,均瑤大廈。接到您我就知道,從(cong) 寫(xie) 字樓出來的,去的地方肯定不近。”
劉潤附和:“您很有方法。”
司機點點頭:“做出租車司機,也要用科學的方法。我做過計算,每小時成本34.4元…”
打了多年車,劉潤第一次聽到有司機這樣計算成本,以前都隻聽司機說每公裏成本0.3元,另外每天上交多少錢。
這個(ge) 司機卻說:“成本是不能按公裏算的,隻能按時間算。
我每天交380元給公司,一天17小時,平均每小時固定成本約22元;
油費210元左右,平均每小時12.4元。加起來就是34.4元。
我做過數據分析,每次載客之間的空駛時間平均7分鍾。
如果上來一個(ge) 起步價(jia) 10元的距離,大概要開10分鍾。
也就是每一個(ge) 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鍾的成本,也就是9.7元,那就不賺錢。”
基於(yu) 這樣精準的核算,司機得以對自己的每條路線有了最合理的規劃。
一次,一個(ge) 人打車去火車站,要求上高架走。
司機一看,發現這樣反而慢,提議按他的路線。
乘客表示那肯定繞遠了,他平時走得不少,隻要50塊。
司機說:“這樣吧,咱們(men) 按我的走法試試,等裏程表50塊了,我就翻表,多了算我的。”
結果最後,多走了4公裏,卻快了25分鍾,司機隻收了50塊。
乘客很高興(xing) ,覺得自己賺了。
但司機說:“這4公裏對我來說就是1塊多的油錢,我相當於(yu) 用1塊多買(mai) 了25分鍾,而我一小時成本34.4,合算啊。”
這個(ge) 司機名叫臧勤。
在別的出租車司機總抱怨生意不好做,油價(jia) 上漲時,他總是不斷發現自己的問題,總結經驗,把開出租這件小事,做到了極致。
他一個(ge) 月掙的錢,就是其他出租車司機的3倍。
04
另一個(ge) 故事,是自媒體(ti) 人@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早年間“搶”來的鍾點工阿姨。
阿姨姓王,之所以搶手,是因為(wei) 她太牛了,每天都有雇主排隊等著她。
而她的牛,也在短短幾天內(nei) 就展現得淋漓盡致。
作者是北方人,老公是南方人,所以王阿姨需要在飲食上兼顧南北口味。
一開始王阿姨也不會(hui) 南方菜,但特別願意跟作者的婆婆學。
她還從(cong) 不嫌煩:“我拿了工錢,還跟雇主學到了東(dong) 西,上哪找這樣的好事。”
原本王阿姨隻需要每天做一頓中飯,但她每次都一口氣做六七個(ge) 菜。
為(wei) 的,就是讓雇主省了晚飯的事,熱一下就能吃。
作者有段時間很喜歡吃辣子雞,一連買(mai) 了十多包,阿姨後來跟她說:
“以後你別買(mai) 辣子雞了,我研究了半個(ge) 月,給你做一次,你看是那個(ge) 味的話,以後我給你做。”
作者的老公有點完美主義(yi) ,家裏的東(dong) 西都喜歡擺在特定的位置。
王阿姨發現後,就默默想了個(ge) 辦法:
每天清潔之前,用手機拍照,再對著照片還原,從(cong) 來沒出過錯。
對於(yu) 各種家用電器,很多作者都不會(hui) 用,但王阿姨都會(hui) 。
她說以前雇主家用過的,自己就記住怎麽(me) 用,下一家看到類似的,就能舉(ju) 一反三。
因為(wei) 知道雇主忙,沒時間教,就要自己下功夫。
愛鑽研,愛琢磨,不怕辛苦,不計較付出。
即便王阿姨隻是個(ge) 鍾點工,卻把自己練就成了市場上最搶手的人才。
05
超市滅蚊的浦賽紅,出租車司機臧勤,鍾點工王阿姨,起初都是最平凡的打工人。
但照樣,憑著把小事做到極致,成了各自行業(ye) 的高手。
所以你看,這個(ge) 時代,普通人同樣可以吃到紅利。
這個(ge) 紅利,就是“苟且紅利”。
所有人看起來都在做事,但其中有多少得過且過、敷衍苟且?
隻要你在別人覺得沒必要的地方,多負責一點;
在別人草草了事的地方,多往前走一步。
你就能享受到自己的不苟且,給自己帶來的紅利。
所謂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樣拉開的。
現在人人批判內(nei) 卷,說實話,我也很反感。
但更現實的是,我們(men) 大多數人,看看孩子的學費、老人的贍養(yang) 費,看看自己的房貸車貸,其實並沒有躺平的資格。
絕大多數行業(ye) ,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全都是人。
看起來難出頭,挺讓人灰心。
但實際上,隻要你努力往上爬那麽(me) 一點,就能甩掉一大半的人。
普通人追求舒適,高手都在下笨功夫。
哪怕隻幹一件事,也力求做細做精,這就勝過幹一堆平庸的事。
這樣的人不值錢,誰值錢?
文章來源:北新建材
責任編輯:李鍾毓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