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an) 能過剩已經是目前很多行業(ye) 都麵臨(lin) 的一個(ge) 問題,當然塗料行業(ye) 也不例外。目前很多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解決(jue) 產(chan) 能過剩的主要途徑就是去產(chan) 能化,而去產(chan) 能就要淘汰落後產(chan) 能,關(guan) 停一部分落後產(chan) 能的塗料企業(ye) ,對於(yu) 整個(ge) 塗料行業(ye) 來說,這的確是一個(ge) 很好的辦法,但是從(cong) 地方銀行來看,這種破產(chan) 清算不是很好,因為(wei) 目前這些所謂的“僵屍企業(ye) ”都在銀行貸了上百萬(wan) 的資金,如果這些僵屍企業(ye) 破產(chan) 清算,那麽(me) 對於(yu) 銀行來說,這些資金就可能成為(wei) 死帳,長期以往並不利於(yu) 銀行的發展。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馮(feng) 飛25日表示,盡可能多的兼並重組、少破產(chan) 清算,積極穩妥推動“僵屍企業(ye) ”退出。談及處置“僵屍企業(ye) ”,馮(feng) 飛表示,根據中央的要求,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製定具體(ti) 的實施方案,總的思路是,按照企業(ye) 主體(ti) 、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原則,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機製、經濟手段、法治辦法,通過兼並重組、債(zhai) 務重組乃至破產(chan) 清算,盡可能多的兼並重組、少破產(chan) 清算,積極穩妥推動“僵屍企業(ye) ”退出。
由此可以看現,國家在清退僵屍企業(ye) 的思路很明確,並不是通過破產(chan) 清算,而是通過以下三點:首先地方要停止對“僵屍企業(ye) ”的授信,銀行也要區別情況,停止續貸;其次要加強環保、能效、質量、安全、技術等方麵的執法,依法依規來倒逼“僵屍企業(ye) ”加快退出;最後基於(yu) 市場的激勵機製,通過經濟激勵來推動企業(ye) 有更強烈的兼並重組的意願,把一些阻礙重組的因素去掉,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包括金融財政,甚至簡化行政審批這樣一些手段,來創造更好的環境。
但是在看來,塗料行業(ye) 僅(jin) 僅(jin) 依靠兼並重組來整合行業(ye) 或者是去產(chan) 能並不是很理想,首先我們(men) 來看看中國塗料行業(ye) 的構成,據了解,目前國內(nei) 塗料行業(ye) 70%以上都是中小型塗料企業(ye) ,真正具有實力的大型塗料企業(ye) 並不是很多,在2015年11月份,發布的“中國塗料企業(ye) 百強榜”中,排名第一的是,年產(chan) 量達30多萬(wan) 噸,而排名第一百的企業(ye) 年產(chan) 量僅(jin) 有2萬(wan) 噸,實力差距太大。國內(nei) 大部分塗料企業(ye) 年產(chan) 量基本在1000~10000噸/年,1000噸以下的塗料也占有很大比例,而在未來國內(nei) 塗料行業(ye) 兼並重組過程中,真正需要淘汰掉的則是年產(chan) 1000噸以下的小型塗料企業(ye) ,而這些塗料企業(ye) 基本上沒有什麽(me) 核心競爭(zheng) 力,之所以能夠長期存活於(yu) 市場,主要依靠於(yu) 價(jia) 格優(you) 勢。
而針對於(yu) 塗料企業(ye) 來說,兼並重組必須是強強聯合,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一個(ge) 大型塗料企業(ye) 永遠不會(hui) 背著一個(ge) 沒有任何處用價(jia) 值的小型塗料企業(ye) 前行,這樣兩(liang) 個(ge) 塗料企業(ye) 都得不到好的發展,隻有強強聯合,才能實現1+1>2的效果。所以認為(wei) ,未來國內(nei) 塗料行業(ye) 兼並重組之路依然很索然坎坷,塗料行業(ye) 的去產(chan) 能化,還得依靠於(yu) 淘汰掉落後產(chan) 能,關(guan) 停一部分沒有競爭(zheng) 力的小型塗料企業(ye) ,給大、中型塗料企業(ye) 營造一個(ge) 健康的發展環境。這是很多小型塗料企業(ye) 不願意看到的,但是為(wei) 了國內(nei) 塗料行業(ye) 的健康長遠發展,小的企業(ye) 利益必須讓位於(yu) 行業(ye) 發展的利益。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同樣也是全麵深化改革進入落實階段的關(guan) 鍵一年,僵屍企業(ye) 作為(wei) 國企改革環節中的重點攻堅領域,所以不同行業(ye) 需要根據行業(ye) 自身發展的特點,製訂合理的清退方案及計劃。而對於(yu) 塗料行業(ye) 來說,兼並重組未必是去產(chan) 能或清退僵屍企業(ye) 的最佳途徑。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