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中華區業(ye) 績創下新高
產(chan) 量提升的同時,運營中的碳排放連續第五年降低
持續投資本地生產(chan) 和研發能力,以更好地服務中國客戶
中國,上海——巴斯夫發布《大中華區 2021 年度報告》,這是巴斯夫連續第十四年在大中華區發布年度報告,從(cong) 經濟、環境、社會(hui) 三大維度,回顧其 2021 年在大中華區的可持續發展表現。
巴斯夫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裁樓劍鋒博士表示:“2021 年是巴斯夫大中華區表現非凡的一年!在取得亮眼業(ye) 績的同時,公司始終履行對環境保護和社會(hui) 的承諾。巴斯夫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創下新高,達到 120 億(yi) 歐元,實現了銷量和售價(jia) 雙增長。在產(chan) 量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的同時,公司還連續第五年減少了運營中的溫室氣體(ti) 排放。”
持續投資本地生產(chan) 和研發
過去一年以來,巴斯夫不斷擴大本土生產(chan) 與(yu) 研發足跡,以更好地支持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的客戶。
湛江一體(ti) 化基地的建設將持續加速巴斯夫在亞(ya) 太地區的盈利增長。2020 年,該基地首批裝置開建,將生產(chan) 工程塑料和熱塑性聚氨酯(TPU)。首批“湛江製造”的產(chan) 品將於(yu) 2022 年底前推出。
2021 年,巴斯夫宣布擴建與(yu) 中國石化按照 50:50 股比合資運營的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從(cong) 而進一步發揮南京一體(ti) 化基地的優(you) 勢。巴斯夫 2021 年的另一重要裏程碑是成立了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這一新成立的合資企業(ye) 進一步鞏固了巴斯夫電池材料業(ye) 務在亞(ya) 洲的地位,為(wei) 中國及全球客戶構建完整的電池材料供應鏈。
為(wei) 進一步提升公司本地的創新能力,巴斯夫在亞(ya) 太地區最大的研發樞紐——上海創新園三期工程已破土動工,預計於(yu) 2023 年初建成。屆時,巴斯夫在上海創新園的總投資額將達到約 2.8 億(yi) 歐元。
產(chan) 量提升的同時減少了溫室氣體(ti) 排放量和廢水排放量
2021 年,在產(chan) 量大幅提升的同時,巴斯夫在大中華區因化學品生產(chan) 運營所產(chan) 生的溫室氣體(ti) 排放總量下降了 4.5%,為(wei) 118.2 萬(wan) 噸(2020:123.8 萬(wan) 噸)。這也是巴斯夫在大中華區連續第五年降低了運營中的碳排放。
碳排放的減少主要得益於(yu) 公司利用數字化和全新技術優(you) 化能源效率,並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比例。2021 年,巴斯夫確保了湛江一體(ti) 化基地首批裝置將100% 采用可再生能源電力;位於(yu) 上海和江蘇的其他五座基地也參與(yu) 了中國綠色電力交易試點(R-DPP)。巴斯夫還在全國多個(ge) 基地建立了光伏發電站。
此外,2021 年,得益於(yu) 上海和南京的基地落實的各項優(you) 化措施,水汙染物的排放量相比2020 年總體(ti) 有所下降。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wei) 104.2 噸(2020 年:141.9 噸),磷排放量為(wei) 1.097 噸(2020 年:2.222 噸),氮排放量為(wei) 11.5 噸(2020 年:13.9 噸),重金屬排放量增加至 0.037 噸(2020 年:0.028 噸)。
促進社會(hui) 參與(yu) ,推動科學教育
巴斯夫致力於(yu) 通過豐(feng) 富多彩的社會(hui) 參與(yu) 項目,提高社區的生活質量,並為(wei) 每個(ge) 人創造學習(xi) 機會(hui) ,培養(yang) 可持續發展理念。去年,巴斯夫在大中華區投入 35 萬(wan) 歐元用於(yu) 社會(hui) 參與(yu) 項目。
巴斯夫與(yu) 國內(nei) 公益機構合作,在大中華區啟動了首個(ge) 全國員工誌願者淨灘行動。來自巴斯夫 13 個(ge) 基地的 300 多名員工及家屬清理出超過 1,050 公斤的垃圾,共同守護更潔淨的河道海岸。
巴斯夫還在大中華區積極支持科學教育,通過“巴斯夫®小小化學家”互動化學實驗活動引導孩子們(men) 探索化學的魅力。2021 年,超過 3,000 名來自上海、北京和高雄的兒(er) 童親(qin) 自動手完成了饒有趣味的化學實驗,並了解了化學將如何為(wei) 健康和氣候保護作出貢獻。
作為(wei) 最早發布年度綜合性本地報告的跨國公司之一,巴斯夫自 2008 年起每年發布大中華區年度報告,作為(wei) 增強與(yu) 各利益相關(guan) 方透明溝通及提升參與(yu) 度的一種方式。
文章來源:巴斯夫
責任編輯:雷達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