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3日電(記者 李連章)近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了《推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hui) 會(hui) 長秦占學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協會(hui) 將結合行業(ye) 特點與(yu) 企業(ye) 需求,積極引導落實行動方案,踐行行業(ye) 高質量發展。
家居需求韌性強 產(chan) 業(ye) 發展潛力大
家居產(chan) 業(ye) 具有規模體(ti) 量大、消費帶動強、產(chan) 業(ye) 覆蓋廣的特點。2021年,家電、家具、照明電器、五金製品四個(ge) 重點行業(ye) 規上企業(ye) 營業(ye) 收入達3.8萬(wan) 億(yi) 元,占輕工業(ye) 比重近20%。家居產(chan) 業(ye) 品類多、產(chan) 業(ye) 鏈齊備,對於(yu) 穩定傳(chuan) 統工業(ye) 基本盤十分重要。
家居產(chan) 品屬於(yu) 耐用消費品,是僅(jin) 次於(yu) 汽車的家庭第二大消費支出。秦占學表示,如果與(yu) 家裝掛鉤,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比汽車還大。通過逐步落實《推進家居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的夯實產(chan) 業(ye) 基礎、加快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推進培優(you) 育強、擴大優(you) 質供給、加大應用推廣等五個(ge) 方麵13項任務,家居消費需求將進一步被激發和釋放,發揮其在擴大內(nei) 需中的重要作用,對於(yu)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舉(ju) 足輕重。
“受疫情抑製的建材家居的剛性需求正逐步釋放,家居產(chan) 品消費需求韌性較強。”秦占學介紹,根據商務部流通業(ye) 發展司立項、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hui) 發布的BHI(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來看,2022年1-6月,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累計銷售額為(wei) 6371.71億(yi) 元,同比上漲32.47%。
“從(cong) 消費趨勢來看,家居建材消費升級的信號已經十分明顯。”秦占學稱,主力群體(ti) 的消費能力與(yu) 觀念均在同步升級,從(cong) 基本滿足“住”的需求向多樣化、個(ge) 性化需求轉變,智能、綠色、康養(yang) 、安全的建材家居產(chan) 品愈發受到消費者青睞。
“另外,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農(nong) 村危房改造、農(nong) 村環境治理、廁所革命等推進過程中,越來越多鄉(xiang) 村家庭對家居建材的需求和消費能力都在增強。”秦占學認為(wei) ,隨著村鎮地區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和城市消費引領帶動作用不斷增強,下沉市場蘊藏著的巨大消費需求與(yu) 潛力將被逐步激活。
加快轉型樹品牌 助推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家居企業(ye) 需要挖掘《行動方案》中的潛在機遇,比如綠色發展的機遇、智能化的機遇、鄉(xiang) 村市場的機遇等,加快企業(ye) 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助推提質增效。”秦占學舉(ju) 例稱,“我們(men) 協會(hui) 也正在提出一個(ge) 數字化賣場的標準,當我們(men) 的技術特別是當5G得到廣泛應用時,家居智能化會(hui) 有突破性進展。”
《推進家居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中提出,在家居產(chan) 業(ye) 培育50個(ge) 左右知名品牌、10個(ge) 家居生態品牌,推廣一批優(you) 秀產(chan) 品,建立500家智能家居體(ti) 驗中心,培育15個(ge) 高水平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以高質量供給促進家居品牌品質消費。
“家居行業(ye) 有很多細分領域,比如可以在照明、衛浴、門窗等行業(ye) 去培育知名龍頭品牌。培育品牌企業(ye) ,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品牌企業(ye) 是非常重要的。”秦占學說,協會(hui) 在品牌標準、品牌評價(jia) 、品牌排名等工作方麵一直有諸多動作,最近也正在起草一項建材家居放心消費品牌評價(jia) 方麵的標準。
“作為(wei) 行業(ye) 協會(hui) ,我們(men) 願意采用政府引導、協會(hui) 運作的模式,深耕落實《推進家居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同時呼籲符合條件的企業(ye) 積極參與(yu) ,我們(men) 願意提供更多服務和幫助,推動家居產(chan) 業(ye) 邁上高質量發展新台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秦占學說。
文章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責任編輯:雷達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