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獎

新常態下,建築企業如何走好創新自強之路?

       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這個(ge) 軌道已有一段時間,“高速增長轉為(wei) 中速增長”使得市場化較早的建築業(ye) 企業(ye) 受到較大影響。

       在某種程度上說,建築企業(ye) 已經陷入新世紀以來最大的困境,資金回籠更加吃緊,工程承接更加困難,市場規模及效益增幅明顯下降甚至出現負增長。

如何擺脫困境、實現新一輪發展,是建築企業(ye) 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新的目標任務。

       一、新常態下建築企業(ye) 必須認清世界經濟形勢

       近幾年來,世界經濟已麵臨(lin) 國際金融危機後最複雜、最不確定前景的新階段。

       世界經濟總體(ti) 複蘇進程緩慢,美國經濟增長剛剛趨穩,日本經濟複蘇或重陷泥潭,歐洲經濟依舊在危機中苦苦掙紮,主要新興(xing) 經濟體(ti) 經濟增速集體(ti) 放緩(不含中國的全球20個(ge) 最大新興(xing) 經濟體(ti) 去年增長預計為(wei) 2%左右)。

       世界經濟低速增長的“新常態”時代,較低經濟增長率伴隨較高失業(ye) 率的“新平庸”時代已經到來,也將在較長時期內(nei) 伴隨著各行各業(ye) 的生存和發展。

       我國全麵推進深化改革,邁出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穩健步伐,是適應世界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需要。

       而且,世界範圍內(nei) 經濟、金融、政治和外交等相互影響不斷加強,不確定性風險因素增加,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嚴(yan) 峻挑戰。

       因此,我國政府在全麵把握世界經濟發展大趨勢及大格局的基礎上,以更加開放的態度、更加主動的姿態,從(cong) 戰略高度推進新常態下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以期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中謀得更大利益和更高位勢。

       二、新常態下建築企業(ye) 麵臨(lin) 兩(liang) 大不利環境影響

       1、房建項目大壓縮、僧多粥少的影響

       在全球經濟的結構性調整仍在不斷深化,新經濟增長點的培育仍有待時日的大背景下,國際國內(nei) 投資增長仍然後勁不足,融資瓶頸仍然約束明顯,特別是國內(nei) 傳(chuan) 統房建市場無論是公共建築,還是民用建築,都呈現大幅度壓縮的態勢。

       各地方的樓市政策更加理性,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已不再提樓市調控,去行政化、以市場調節為(wei) 主導的平穩增長已是房地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常態。

       有些地方政府相關(guan) 部門已經明確“在3~5年內(nei) 不再立項政府投資性房建項目及類似項目”,許多企業(ye) 也抱怨說“現在承接的工程量都不及過去的一半,僧多粥更少了,不少項目部管理人員難以安排到新項目工作”。

       2、市場行為(wei) 不規範、環境惡化的影響

       住建部去年9月開始工程質量治理兩(liang) 年行動,為(wei) 初步遏製建築施工轉包違法分包行為(wei) 發揮了作用。

        但是,建築業(ye) 多年來形成的產(chan) 業(ye) 作用和地位嚴(yan) 重不相符、承發包雙方權利義(yi) 務嚴(yan) 重不對等、企業(ye) 數量過多、低價(jia) 中標橫行、工程款拖欠、地方保護盛行等製約建築企業(ye) 生存和發展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治。

      《建築法》及其配套法規近18年未予修訂或完善,對建築市場環境趨於(yu) 惡化似乎已經失去有力的遏製和治理作用。

       三、把握新常態,建築企業(ye) 必須走好創新自強之道

       在世界經濟、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建築企業(ye) 不能因為(wei) 加大的市場壓力、不良的市場環境而怨天尤人、無所事事。

       建築業(ye) 經過30多年高速發展後,放緩發展速度並形成一定市場壓力,是由粗放型、外延性增長轉向內(nei) 涵型、集約型高質量增長的結果。

       建築市場環境的製度化、規範化,涉及建設工程領域上下遊產(chan) 業(ye) 的方方麵麵,需要有一個(ge) 較長的過程才能得到根本好轉,但行業(ye) 和企業(ye) 的發展空間、發展潛力還是有的。

       當前,建築企業(ye) 首先要從(cong) 自身建設及改革上下功夫,走好創新自強之道,努力實現企業(ye) 發展提質增效的目標。

       1、創新企業(ye) 基礎管理,推進企業(ye) 文化建設、信息化管理等工作。

       企業(ye) 管理基礎性工作,是企業(ye) 在生產(chan) 經營活動中為(wei) 實現經營目標和管理職能,提供資料依據、共同準則、基本手段和前提條件必不可少的工作。

       該項工作涉及很多方麵,比如企業(ye) 文化建設、製度建設、信息化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

       在新常態下,建築企業(ye) 要在企業(ye) 文化建設、製度建設等方麵下新功夫,注意避免做企業(ye) 文化建設的表麵文章,吸引眼球製造影響;同時也要創新製度管理,以人為(wei) 本、因企製宜,避免企業(ye) 規章製度形同虛設或束之高閣。

       強化“文化品牌”、銜接企業(ye) 發展戰略的經驗,以及製定實施《企業(ye) 管理製度手冊(ce) 》,強調“綜合管理”、確保企業(ye) 規範運行,對我們(men) 廣大建築企業(ye) 作用極大。
       建築企業(ye) 要把信息化管理作為(wei) 基礎管理工作重中之重,盡快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以真正適應企業(ye) 發展提質增效、產(chan) 業(ye) 發展現代化的需要。
       當今世界是以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為(wei) 基礎和基本特征的信息社會(hui) 。全球任何一家沃爾瑪分店賣掉一聽可口可樂(le) ,幾十秒後這個(ge) 數據不僅(jin) 傳(chuan) 到了沃爾瑪總部,還傳(chuan) 到了可口可樂(le) 公司。

       如此高效的管理,得益於(yu)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而我們(men) 許多建築企業(ye) 雖然在信息化建設上投入大、耗時長,但離企業(ye) 上下實際運用、有效運用還有很大距離。

       特別是在專(zhuan) 項信息化技術應用管理方麵(比如BIM信息化管理係統),絕大部分企業(ye) 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也還沒有上手操作。

       企業(ye) 管理、施工管理的信息化進展緩慢甚至流於(yu) 形式,既與(yu) 整個(ge) 社會(hui) 及行業(ye) 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有關(guan) ,更直接與(yu) 企業(ye) 高層管理者“書(shu) 麵報告”“當麵報告”“麵麵俱到”的傳(chuan) 統權威意識有關(guan) 。

        因此,企業(ye) 高層管理者要勇於(yu) 放下權威、敢於(yu) 實際運用,努力為(wei) 企業(ye) 內(nei) 部各層麵、各條塊,以及與(yu) 業(ye) 主方、設計方、監理方、供應方的協調管理建立起通暢的、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渠道。
       在企業(ye) 管理基礎工作方麵,建築企業(ye) 高層管理者還要深刻認識到,企業(ye) 人力資源管理已進入人力資本價(jia) 值管理、人力資本效能管理時代。
       要通過人力資本激勵措施(比如合夥(huo) 人製)培養(yang) 、儲(chu) 備建築業(ye) 一批高端人才,通過合作等形式吸引固定的、成建製的施工勞務人員(低端人才),同時建立有效有力的人力資源效能評價(jia) 及監督體(ti) 係,為(wei) 企業(ye) 在國內(nei) 外建築市場新一輪的競爭(zheng) 和發展,提供充足的、持續的能為(wei) 我所用而未必為(wei) 我所有的現代人力資源。

       2、“行業(ye) 自律”從(cong) 我做起,提升並體(ti) 現企業(ye) 提供優(you) 質服務的實力。

       建築企業(ye) 不能總把發展方麵的問題歸咎於(yu) 外部環境的製約,而應該加強自省自律,努力自強自立。

       外部環境造成的競爭(zheng) 壓力及製約困擾,一方麵是建築行業(ye) 、企業(ye) 長期維持數量型、勞動密集型發展方式的結果,另一方麵也是我們(men) 建築企業(ye) 誠信度、自律性不高,主動或被動參與(yu) 惡性競爭(zheng) 、違規競爭(zheng) 的結果。

       建築企業(ye) 誠信自律意識高了,實現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的規範化、標準化,必將對整個(ge) 行業(ye) 誠信自律、市場環境優(you) 化起到標本均治的效果。
       建築企業(ye) 要著眼於(yu) “長遠長效”,把注意力放在提高產(chan) 品和服務的質量上來,堅持提供誠信服務、優(you) 質服務,不掛靠、圍標串標,抵製不合理低價(jia) 招標,勇於(yu) 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住建部去年底以來通報的數十起工程質量違規違法典型案例,反映了不少建築企業(ye) 誠信自律的缺乏性和危害性,是造成建築業(ye) 亂(luan) 象的重要原因,也是企業(ye) 難以最終贏得市場、贏得發展的內(nei) 在原因。

       3、加快企業(ye) 優(you) 化重組,形成企業(ye) 發展的新動力新能力。

       新常態下,建築業(ye) 依賴固定資產(chan) 投資拉動的高速增長、企業(ye) 追求規模效益已經成為(wei) 曆史,對企業(ye) 加快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加快改革重組已形成“倒逼”之勢。

       正如經濟學家、國有企業(ye) 改革“抓大放小”的首倡者李從(cong) 國博士所說,作為(wei) 經濟改革發展“新常態”的總方針,是針對吃老本爭(zheng) 利益的末路經濟走投無路而提出來的,其核心是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個(ge) 不具備健康可持續兩(liang) 個(ge) 基本條件的經濟體(ti) ,滅亡是必然的,隻是時間問題。

      《建築業(ye) “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的“采取措施調整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有條件的施工企業(ye) 向開發與(yu) 建造、資本運作與(yu) 生產(chan) 經營、設計與(yu) 施工相結合方向轉變,有條件的大型企業(ye) 從(cong) 單一業(ye) 務領域向多業(ye) 務領域發展,中小建築企業(ye) 向專(zhuan) 、特、精方向發展”,應是企業(ye) 高度重視並需加快推進的現實問題,否則企業(ye) 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zheng) 中將很快處於(yu) 被動狀態,甚至被市場無情淘汰。

        建築企業(ye) 加快改革重組,也不能僅(jin) 僅(jin) 著眼於(yu) 自己的“一畝(mu) 三分地”,不能放任或安於(yu) 企業(ye) “小富即安”甚至“弱小散差”的境況。
       要把眼光瞄向同行企業(ye) 或非同行企業(ye) ,適時開展強與(yu) 強、強與(yu) 弱或者弱與(yu) 弱企業(ye) 之間的合作發展、兼並重組,或以收購、控股等方式形成企業(ye) 新的經營及贏利模式。

       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的決(jue) 定為(wei) 混合所有製的成功提供了法律保障,建築企業(ye) 要主動捕捉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國有資本、集體(ti) 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發展機會(hui) ,從(cong) 而加快形成新常態下企業(ye) 經營發展的強勁動力和超常能力。

       4、創新建築施工方式,實現產(chan) 業(ye) 發展的現代化國際化。

       與(yu) 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建築企業(ye) 的施工方式顯得非常落後,直接滯緩了產(chan) 業(ye) 現代化、國際化的發展步伐。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第一個(ge) 就是工業(ye) 化。

       工業(ye) 化是實現建築產(chan) 業(ye) 現代化最重要的“硬件”,建築企業(ye) 作為(wei) 工業(ye) 化實施主體(ti) ,其施工方式與(yu) 工業(ye) 化、綠色建築的要求相差甚遠,存在“三不”現象,即創新意識不高、創新能力不足、創新動力不強,仍未改變建築業(ye) 勞動密集型、手工操作多、建設周期長、資源消耗高、標準化程度低、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應用少等方麵的落後現狀。

       因此,許多建築企業(ye) 在國外市場承建工程,或與(yu) 外資企業(ye) 合作工程項目時顯得及其不適應,難以滿足當地市場或合作方的施工管理要求。

       據相關(guan) 數據顯示,工業(ye) 化建築施工工期比傳(chuan) 統工期短35%,混凝土及鋼材損耗量、施工用水、現場技術人員均少60%,施工垃圾少80%,節省大量人力、物力。

       當前,建築企業(ye) 要著眼於(yu) 長遠發展、外向發展以及工業(ye) 化建築施工的巨大潛力,克服短期內(nei) 相關(guan) 政策扶持乏力、市場需求弱小等方麵不利環境的影響和製約。

       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拓展國內(nei) 國外兩(liang) 大市場的背景下,有計劃、有步驟推進施工方式的創新變革。

       一方麵盡快優(you) 化項目管理模式,提高施工人員的創新意識、管理水平及專(zhuan) 業(ye) 技能,為(wei) 工業(ye) 化建築施工提供較好的管理基礎。

       另一方麵注重工業(ye) 化建築試點工作,不能為(wei) 試點而試點,要通過有限投入的試點工作,探索建立產(chan) 業(ye) 現代化的質量、技術、安全等標準體(ti) 係,為(wei) 全麵推行建築工業(ye) 化、綠色施工,實現產(chan) 業(ye) 現代化和產(chan) 業(ye) 健康持續發展,適應國際市場建築施工先進要求創造有利條件。

責任編輯:李德勝
(更多資訊請登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www.dgfyfs.com)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上一篇 2016-06-23 08:22
下一篇 2016-06-23 08:39

相關推薦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