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以來,鄂蘇皖等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引發山洪暴發、河水陡漲等災害,許多城市更是出現內(nei) 澇,這一問題引起社會(hui) 各界廣泛關(guan) 注。
在這種情況下,“海綿城市”的概念再次被許多人提及。實際上,自去年以來,中央部委已多次發文推動海綿城市建設。記者注意到,目前財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已公布兩(liang) 批海綿城市試點,總共有30個(ge) 城市進入名單。而近日出現的強降雨以及隨之而來城市內(nei) 澇,或將倒逼海綿城市建設提速。
有機構研報指出,2016年將是海綿城市加速推進的一年,城市內(nei) 澇頻現將催生建設海綿城市的迫切需求,從(cong) 而有望開啟萬(wan) 億(yi) 級的投資空間。不過,記者同時注意到,麵對每平方公裏1億(yi) 元—1.5億(yi) 元的建設成本,試點地區資金缺口普遍偏大,在這種情況下,通過PPP模式引入社會(hui) 資本的迫切性進一步提升。
海綿城市建設有望提速
近年來,我國城市建設快速推進。然而,道路硬化、填湖造地等工程也使得城市吸納降水的能力受到影響,有些地方甚至是“逢雨必澇”。這一方麵使得城市排水管網建設更加受到關(guan) 注,另一方麵也促使更加環保綠色的“海綿城市”概念逐漸興(xing) 起。
與(yu) 原來主要依靠城市排水係統、注重水平方向導流的“灰色思路”相比,海綿城市則因其注重城市對雨水的自然吸納、蓄滲和就地調節而被稱為(wei) “綠色思路”。
北京工業(ye) 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周玉文認為(wei) ,海綿城市就是要反思和扭轉城市排水依賴“灰色設施”的理念。他表示,“現在我們(men) 提倡需要‘綠色’和‘灰色’結合。‘綠色’就是原有的自然條件,‘灰色’即人為(wei) 的工程措施。”
實際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海綿城市建設已經引起中央高度重視。去年10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麵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麵積達到目標要求。
自去年以來,海綿城市試點開始啟動。去年,遷安、白城、鎮江、嘉興(xing) 、池州、廈門、萍鄉(xiang) 、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和西鹹新區等16地進入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名單。今年4月27日,北京、天津、大連等14個(ge) 城市進入第二批試點名單。
大嶽研究院院長金永祥向記者表示:“海綿城市建設是一種理念,它涉及城市建設的每一寸土地,包括路麵、河湖、廣場等。因此,其建設需要一個(ge) 長期的規劃方案,特別是各地如何與(yu) 本地實際情況相結合科學製定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管控製度,意義(yi) 重大。”
記者注意到,部分進入海綿城市試點的城市已經公布了相關(guan) 實施方案。比如,深圳市已製定《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深圳市海綿辦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目前深圳已經開始啟動在全市24個(ge) 片區實行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方案,涉及麵積254.6平方公裏,其中建設用地麵積203.7平方公裏。
此外,此次長江中下遊強降雨過程,導致武漢市區內(nei) 澇嚴(yan) 重,而武漢正是海綿城市試點中的第一批城市。記者注意到,武漢市政府官方網站今年3月發布的《武漢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顯示,武漢將用3年的時間,集中力量開展青山和漢陽四新示範區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城市建設管理模式,為(wei) 武漢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到2017年,示範區易澇點改造基本完成,示範區內(nei) 澇防治標準提高到50年一遇,防洪體(ti) 係達到100年一遇防洪標準,防洪堤防達標率為(wei) 100%。
在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看來,從(cong) 各地規劃方案劃定的時間表來看,大多城市將完成目標定在3~5年後,目前多數處在布局階段。對此,金永祥表示,各地特別是重點內(nei) 澇區域應提早布局,加快海綿城市建設速度,讓城市告別內(nei) 澇之苦。
尚麵臨(lin) 巨額資金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去年曾表示,據估算,海綿城市建設投資成本約為(wei) 每平方公裏1億(yi) 元—1.5億(yi) 元。
巨額的資金投入也為(wei) 海綿城市建設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北京海綿城市控股董事長李國棟就曾提及,國內(nei) 一個(ge) 試點地區完成項目招標後卻4個(ge) 月無法進場,原因就在於(yu) 沒有準備好資本金。
為(wei) 支持海綿城市建設,中央財政也拿出了“真金白銀”。記者了解到,對於(yu) 入選試點的城市,中央財政專(zhuan) 項獎補標準為(wei) :直轄市每年6億(yi) 元,省會(hui) 城市每年5億(yi) 元,其他城市每年4億(yi) 元。
不過,有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三年建設期的中央補助資金隻有十幾億(yi) 元,但很多試點城市提出的建設規模都是百億(yi) 以上,而且目前地方政府主要的融資模式是通過地方投資平台借債(zhai) ,這導致本應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海綿城市建設,卻附帶了地方政府債(zhai) 務的色彩。
金永祥也向記者表示,“許多西方國家地下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占整個(ge) 城市建設的50%以上,而我國目前在地下設施建設上的投入還明顯不足。”
在中央補助的資金與(yu) 海綿城市項目資金需求缺口較大的背景下,通過PPP模式引入社會(hui) 資本成為(wei) 打破僵局的一個(ge) 選擇。
長城證券一項研報認為(wei) ,保守估計,到2020年海綿城市累計投資規模有望達到1.9萬(wan) 億(yi) 元,到2030年有望達到7.6萬(wan) 億(yi) 元。麵對萬(wan) 億(yi) 級別的投資,政府加大海綿城市財政補貼,但主要是起到“四兩(liang) 撥千斤”的作用。2016年將是海綿城市加速推進的一年,內(nei) 澇危機頻現將催生建設海綿城市的迫切需求,政策和試點不斷超預期反映國家層麵的堅定態度,有望爆發一波海綿城市的投資熱潮。
另外,在華金證券分析師徐曼看來,針對海綿城市領域,可以把握園林、生態修複,管道及滲水材料,市政工程及汙水處理,以及水文災害監測等4個(ge) 領域的投資機會(hui) 。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