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被通報的失信企業(ye) 名單上,被曝光的塗料企業(ye) 高達46家。比第一季度出現在失信企業(ye) 名單中的32家塗料企業(ye) 的數量環比增長了43.75%,足見塗料行業(ye) 信譽危機的嚴(yan) 峻性。
在塗料行業(ye) 裏,諸多的企業(ye) 都會(hui) 把誠信寫(xie) 入自己的經營理念和企業(ye) 文化中,但真正把誠信融合到現實的管理中的效果卻差強人意。甚至很多塗料企業(ye) 一邊標榜誠信,一邊卻置法律法規、道德於(yu) 不顧。導致這種情況屢見不鮮的真正原因,無外乎企業(ye) 的利益至上主義(yi) 。
簡單來說,企業(ye) 的失信,表現在商業(ye) 信用方麵,主要是企業(ye) 間相互拖欠賴帳;表現在資金信用方麵,主要是拖欠貸款等;表現在商品信用方麵,主要是企業(ye) 和商家對消費者的各種欺詐和欺騙行為(wei) 。反映在塗料行業(ye) 裏,就是受行業(ye) 環境疲軟的影響,企業(ye) 因運營成本上升、產(chan) 品同質化現象嚴(yan) 重、價(jia) 格戰不斷等等因素,使得企業(ye) 的資金鏈出現斷裂或周轉困難的問題,使各種違約,虛假,甚至欺騙性事件等屢有出現。
這種在行業(ye) 壓力之下的企業(ye) 短視行為(wei) ,極其地損人又不利己。因為(wei) 這樣的行為(wei) 不僅(jin) 會(hui) 使企業(ye) 受到商業(ye) 道德的譴責,還會(hui) 麵臨(lin) 棘手的各類官司。而在消費者層麵,就塗料企業(ye) 而言,一旦發生了信譽危機,要想重新拾回經營道德底線,贏得消費者的再次信任實非易事。
不僅(jin) 如此,企業(ye) 甚至還可能遭受法律的製裁和政策上的嚴(yan) 厲限製,例如江蘇省新出台的《江蘇省生產(chan) 經營單位安全生產(chan) 失信黑名單管理辦法》規定,對於(yu) 出現在黑名單裏的企業(ye) 失信行為(wei) ,將依法依規受到懲處,除了向全社會(hui) 公開曝光,在各級各類評先表彰中“一票否決(jue) ”,還將在多部門聯動中付出最大化的失信成本,包括新增項目的核準、土地使用、采礦權取得、政府采購、證券融資、政策性資金和財稅政策扶持等受到嚴(yan) 格限製或禁止。而且企業(ye) 是否存在失信行為(wei) 等相關(guan) 信息,還將成為(wei) 銀行貸款的重要參考依據。
雖然這隻是地方性的法規政策,也不是針對的塗料行業(ye) ,但誰又能保證與(yu) 此類似的,懲罰塗料行業(ye) 失信行為(wei) 的政策不會(hui) 出台呢。並且隨著國家對信用評級係統和相關(guan) 執行機構的建設完善,未來,對企業(ye) 的失信行為(wei) 的管控隻會(hui) 越來越嚴(yan) ,這也意味著企業(ye) 的失信成本將會(hui) 越來越高。
而失信風險的增大,在某種程度上,會(hui) 使塗料企業(ye) 為(wei) 眼前的利益鋌而走險地行失信之舉(ju) 的行為(wei) 顯得毫無意義(yi) 。因為(wei) 對於(yu) 傳(chuan) 統的塗料行業(ye) 來說,品牌的形象很多時候是靠口碑積累而樹立起來的。所以企業(ye) 一旦被官方爆出負麵的信息,並被廣泛的傳(chuan) 播,會(hui) 對企業(ye) 的口碑產(chan) 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會(hui) 導致企業(ye) 的市場份額大幅縮水。
現在市場經濟,已經由賣方市場轉變為(wei) 買(mai) 方市場,企業(ye) 與(yu) 客戶之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隻有消費者認為(wei) 是可靠可信的品牌,他們(men) 才會(hui) 去選擇。因此,企業(ye) 不要抱有“不將失信當大事”的僥(jiao) 幸心態,屢屢去挑戰法規。而是應言行合一,真正地將誠信融入到經營的方方麵麵,才能達成打開市場,擴大經營份額的目的。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