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兩(liang) 集商業(ye) 直覺,一是主張拍腦門不可避免,關(guan) 鍵在於(yu) 拍得準確不準確,二是主張學曆越高通常直覺越差,尤其在當前的教育製度下,更是如此。今天第三集,討論直覺的神秘,為(wei) 後麵討論直覺的獲得做個(ge) 鋪墊。
直覺之神秘,我們(men) 人人都有體(ti) 會(hui) ,不妨從(cong) 直覺降臨(lin) 的三種狀態中考究其不可控製。首先,尋覓不得;當我們(men) 麵對市場和運營,苦無良策,希望直覺降臨(lin) ,指引一下自己的時候,往往不知道它在哪裏。其次,不期而至;直覺的降臨(lin) ,沒有任何先兆,石破天驚的一個(ge) 想法,不知道怎麽(me) 就突然在腦海裏浮現出來了。複次,不辭而別;剛剛注意到它的降臨(lin) ,想要把握住它,或者弄明白它的時候,它已經悠忽即逝,無影無蹤了。
所以,老板們(men) 才會(hui) 向競爭(zheng) 對手學習(xi) ,希望從(cong) 他們(men) 那裏獲得直截了當的啟發,尤其在商業(ye) 模式的設計方麵,更是需要向對手學習(xi) 。在這個(ge) 前無古人的領域裏,與(yu) 其自己在黑暗中摸索,不如放下身段,拜師學藝,哪怕是一絲(si) 光線,也可能打破一片黑暗。當然,不是人人都能從(cong) 對手那裏取到真經,多數人受自己的局限,在模仿、照搬、跟風的層麵上蹣跚,有的甚至鄭人學步,迷失了自己。
上麵還隻是說到商業(ye) 直覺的表麵特征,如果往深處探究,我們(men) 看到在本質上,商業(ye) 直覺和禪宗的頓悟有幾分相似,都是“直指人心”的心理活動,都無法通過邏輯的推理、歸納、演繹來獲得,因此,我甚至大膽地認為(wei) 直覺和禪悟它倆(lia) 本來就是孿生兄弟。高僧大德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我的解讀是:隻要你進行邏輯式的推理(心行),隻要你用邏輯的語言表達,那就不是禪悟式思維,同時也就不可能是直覺式思維。
這麽(me) 神秘的心理過程,不能說出來,怎麽(me) 教育,怎麽(me) 傳(chuan) 承?禪宗的辦法有很多,一方麵還是要說,而且大說特說,流傳(chuan) 至今的禪宗公案,禪師語錄多如牛毛;另一方麵,則要想點打破常規的辦法:或者一言不發,或者嗬佛罵祖;或者詩畫比喻,或者當頭棒喝。同樣,直覺雖然難以名狀,坊間討論商業(ye) 直覺的書(shu) 籍仍然隨處可見;另一方麵,直覺雖然神秘,總有人主張通過訓練獲得直覺,至少可以提高直覺的靈敏程度。
然而,我還是堅信,直覺和禪悟可遇不可求,完全無法用可控的方式獲得,更不可能用科學的方式複製,惟其如此,直覺和禪悟才彌足珍貴。虛雲(yun) 老法師19歲出家,到56歲才開悟,機緣是在倒開水進茶杯時,燙手落杯,杯碎開悟。如果虛雲(yun) 老法師的禪悟可以複製,那咱們(men) 也弄些杯子來試試?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把一車杯子都摔碎也開悟不了。
同樣,直覺也是難以捕捉的,如果相信直覺等同於(yu) 靈感,這一點就更好理解了。確實,有人在苦思冥想找不到靈感時,聽聽古典音樂(le) 便文思如潮。有人在苦無良策時,放下工作,出門旅遊,辦法出來了。有人在大病後悟透了人生,有人在寺院的一幅楹聯前理解了“如來”;但是,這一切都不可複製,最多算是個(ge) 啟發,提示我們(men) 在放鬆的狀態下,在某種意境中,可能獲得直覺和靈感,僅(jin) 此而已。
如果它還是不來,除了靜靜地等候,還有其他辦法麽(me) ?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