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一場“靜悄悄的勞動”把塗料行業(ye) 從(cong) 賣產(chan) 品時代推進到了賣服務時代,一個(ge) 年深日久的管理難題也隨之凸顯出來:服務態度,咋管咋考核?要說對員工的服務態度提出要求,一點也不難,各個(ge) 企業(ye) ,甚至不同的時代,都對服務態度有過明確的要求,但是,管理者要求是一回事,服務者按不按要求做,是另一回事,對於(yu) 服務態度的管理,不外乎思想工作之道和通過行為(wei) 細節管理服務態度之術。
在那個(ge) “狠鬥私心一閃念”的時代,領導要求服務人員把“為(wei) 人民服務”當做最高指示,要求他們(men) 一定把最高指示“銘記在腦海裏,融化在血液中,落實在行動上”,可恰恰是那個(ge) 時代,服務人員冷冰冰的態度讓每一個(ge) 過來人畢生難忘。產(chan) 品短缺固然是根本原因,對服務態度無法量化管理則是重要原因。雖然也曾出過張秉貴那樣的服務明星,但是依然無法掩蓋普遍的服務態度惡劣。是服務者覺悟低麽(me) ?不完全如此,要求模糊、無標準、無量化、無考核才是深層原因。
改革開放之後,歐美管理理念傳(chuan) 入中國,對服務態度進行量化管理的思路和辦法令人耳目一新。諸如笑容要露出八顆牙齒,問候要從(cong) 距離客戶五米遠的地方開始等等,這讓管理人員看到了從(cong) 行為(wei) 細節上對服務態度進行管理,加以提升的希望。有人質疑過於(yu) 瑣碎的行為(wei) 細節要求可能會(hui) 使服務態度僵化,相信很多人確實遇到過雖然露出八顆牙齒,但是皮笑肉不笑的服務者,但是,持之以恒,“先固化,後優(you) 化”,不斷完善行為(wei) 細節和量化考核,僵硬的笑容真的越來越少,如沐春風的時候越來越多。
在塗料行業(ye) ,服務態度可就不僅(jin) 限於(yu) 笑容是否燦爛的問題了,我們(men) 的“主打產(chan) 品”就是服務,尤其這幾年,雙包生意迅猛擠占單純賣料的生意,服務質量更是成為(wei) 一眾(zhong) 廠商的生命線,服務優(you) 秀的企業(ye) ,順風順水,反之則處境艱難。但是,要想做好服務,先要管好服務態度,可態度這東(dong) 西,變幻莫測,怎麽(me) 管?其實,辦法就在“細化”和“量化”上。在這方麵,很多企業(ye) 其實已經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經驗,也取得了豐(feng) 厚的回報。例如施工標準化,從(cong) 每一個(ge) 施工細節上摳,例如店麵服務的各種體(ti) 驗,上門服務的各種承諾,甚至進門第一件事情是穿好鞋套,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如此一來,管理人員可以不用再聲嘶力竭,徒勞無功地高喊“細節決(jue) 定成敗”“態度決(jue) 定一切”了,隻要培訓、布置、檢查、考核、改進就可以踏踏實實地把服務態度管到實處。
不得不說,清晰、量化、細節、標準這些關(guan) 鍵詞,在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基本用不到,因此也就在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文化中處於(yu) 邊緣地帶。按照中國哲學的理路,我們(men) 更注重“道”的層麵,忽略了對“術”和“器”的研究。這種文化與(yu) 社會(hui) 的氛圍,自然少了“精確”,多了“含蓄”,美則美矣,經邦濟民就不給力了。到了想要管理服務態度的時候,隻能靠“修己安人”,靠“正己化人”,結果肯定好,過程太漫長。
心靈之道,追隨祖先;管理之術,學習(xi) 洋人,對不?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