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獎

大學究竟意味著什麽

前段時間去鄭州出差,見了老朋友,他是一家具廠老板,應該說財務自由了。他跟我談到有關(guan) 小孩的事情,說這孩子高中畢業(ye) 後不想讀書(shu) ,於(yu) 是他就讓他自己出去打工去了。起初孩子不理解,現在主動給他打電話,談到己經先後換了幾份工作,並且主動去學習(xi) 相關(guan) 技能知識,考這證那證的。

他問我怎麽(me) 看這個(ge) 事情,我知道他心裏那時想要啥,但就是出乎意料給出了“送兒(er) 子去上大學”的建議,他卻認為(wei) 一是他考不上也學不進,二是大學也學不到什麽(me) 。我說那是以前,現在小孩成長了,尤其心理上,應該跟他深入地談一談,以朋友的身份,而不是家長的身份。關(guan) 於(yu) 大學能學到什麽(me) ,我談到要更長遠的看待人的成長,對此我打了個(ge) 比方,說到人生就好比蓋一棟樓,如果地基不牢,樓高不了,而大學就好比我們(men) 蓋人生之樓過程當中的一層極為(wei) 關(guan) 鍵的地基。但至於(yu) 大學究竟打的是什麽(me) 基礎,雖說我也經曆過,當時卻沒談透談清楚。今天看到白先生在某高校的演講,覺得說的很好,結合自己的大學經曆以及後來的一些認識,有感而發,一來算是一篇讀書(shu) 筆記,二者更是對鄭州友人的一種積極回應。

我大學畢業(ye) 已經14周年,至今經常會(hui) 想起那時的點點滴滴。當然,大學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回憶,更是一生當中最年輕而浪漫的四年,因為(wei) 想必在大學裏的那些事情應當是這輩子再也無法複製的。

其一,大學期間能夠發展建立那種真正的集體(ti) 友情。

經曆過緊張高壓的高中三年之後,進入大學的我們(men) 在心理上會(hui) 長期處於(yu) 一種高度放鬆的狀態之下;寬鬆的學習(xi) 任務讓我們(men) 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我們(men) 從(cong) 心理和生理上也越來越渴望一種更多的交流;再者那個(ge) 時候的我們(men) 自然都夠單純,不必為(wei) 經濟人所累,因此之間極少有什麽(me) 利益或情感的糾葛。因此,大學中的我們(men) 容易建立友情,並且這種友情往往可以貫穿一生。當然,我不反對大學期間談戀愛,我認為(wei) 這是另一種值得經曆的友情,但是千萬(wan) 不要因為(wei) 提前走入兩(liang) 人世界,因而丟(diu) 掉了大學四年在你這一生裏所無法複製的那種集體(ti) 的友情。我就很慶幸自己隻到大三二期才談戀愛,讓我有3年多的集體(ti) 哥們(men) 生活,去分享那種兄弟各家最樸實的串訪、為(wei) 了省幾塊錢而一同走夜路回校、去各高校串門討吃、一幫人昏天黑地的打牌、一起去勤工儉(jian) 學、常常狂醉的聚餐、沒錢了一起去學校商店賒賬、考試前一起臨(lin) 陣磨槍,以及一同補考甚至重修等等。

其二,大學期間可以鍛煉提高心理能力。

一個(ge) 心理承受能力不夠強的人成功起來就很難,大學是心理素質培養(yang) 的關(guan) 鍵時期,是人生進入社會(hui) 的最後過渡,因此自然會(hui) 麵臨(lin) 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與(yu) 困難,比如失戀、掛科、重修、勤工儉(jian) 學、競選失敗、考級不過、拿不到學位、沒錢吃飯挨餓、冬天裏沒熱水等等。這些挫折究竟是會(hui) 讓我們(men) 的內(nei) 心變得更強大,還是變得自卑與(yu) 脆弱,這對於(yu) 我們(men) 接下來的成長發展來說是至關(guan) 重要的。

現在全社會(hui) 都在議論成功,所有人都渴望成功,有時候我們(men) 會(hui) 很好奇,究竟哪些人更容易成功,到最後我們(men) 就會(hui) 發現,隻有那些心理素質足夠強的人才相對更容易成功。因為(wei) 一個(ge) 打擊對於(yu) 那些心理素質不好的人,往往就意味著很難再起來,它會(hui) 演變成一種自卑,一種壓抑。但是對於(yu) 那些心理素質足夠強的人,越打擊反而可能會(hui) 越挫越奮,越挫越勇。

其三,大學是建立發展獨立思維方式的重要時期和最好場所。

回憶一下在學校的讀書(shu) 經曆,我們(men) 會(hui) 發現一個(ge) 現象——隨著初中的深入,小學同學的接觸便越來越少;隨著高中的深入,初中同學的接觸便越來越少;念過大學的因該對此尤其感觸更深,當我們(men) 走進大學校園的時候,我們(men) 認為(wei) 跟同齡人尤其高中同學是沒有什麽(me) 區別的,但是隨著大學時間的深入,我們(men) 會(hui) 發現慢慢的區別越來越大,甚至於(yu) 達到無法交流的地步。

這一是因為(wei) 專(zhuan) 業(ye) 導致的,專(zhuan) 業(ye) 與(yu) 其說是給我們(men) 專(zhuan) 業(ye) 的知識,不如說是讓我們(men) 開始慢慢習(xi) 慣了用所學專(zhuan) 業(ye) 的思維方式去觀察這個(ge) 世界。比如說,我學營銷的,我便慢慢習(xi) 慣了用市場的眼睛去看待這個(ge) 世界;你學師範的,便自然慢慢會(hui) 用一種教書(shu) 育人的眼光去看待這個(ge) 世界;而那些學財務專(zhuan) 業(ye) 的,思維上則自然會(hui) 顯得斤斤計較和保守謹慎一些。

另外一點,那便是在大學裏,我們(men) 開始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這個(ge) 世界,因為(wei) 大學是我們(men) 進入社會(hui) 的最後一站,我們(men) 需要在這最後的一站裏建立更多對社會(hui) 的真實認知。人的成功除去剛才我們(men) 所談到的心理能力,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思維方式的成功,一個(ge) 具有不斷學習(xi) 和變化能力的思維方式的人會(hui) 更強一些,而人雲(yun) 亦雲(yun) 者自然隻能做跟隨者。一個(ge) 人的價(jia) 值是跟你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的,具備不可替代性的關(guan) 鍵是擁有獨立思維方式,能與(yu) 眾(zhong) 不同。我們(men) 經常有的時候說我也能和別人一樣,其實重要的是你要能做到別人無法和你一樣。我們(men) 一定要學會(hui) 用自己的腦子思維,而不是僅(jin) 僅(jin) 別人說是我就是,別人說不是我就不是。這是一個(ge) 很重大的轉折點,因為(wei) 大學的自由開放性,因此是培養(yang) 和形成獨立思維方式的最佳場所。

說到思維方式的時候,我特別想強調一點,就是大學一定要保持其獨立性,不能對學生進行過早的灌輸和引導,尤其意識形態的東(dong) 西。我覺得我們(men) 一定要從(cong) 一種傳(chuan) 統中的禁錮中走出來,就是那種非黑即白、非對即錯、非好即壞的二元思維方式,我認為(wei) 自己在進入社會(hui) 頭幾年的思維方式裏就一直有這個(ge) 毛病。不久前我接觸到一同事的小孩,在北京某知名高校讀大三了,成績很優(you) 秀,考研沒問題。不過在跟他簡短幾句話的交流當中,我發現那種二元思維模式很自然的就流露出來了。其實生活中純粹的好沒有,純粹的壞也沒有,或許更多的都是如此——好中有壞,壞中有好。正如看什麽(me) 激活了我們(men) 的善,看什麽(me) 抑製了我們(men) 的惡。一個(ge) 良性的社會(hui) 必須要用道德,尤其是要用法律去規範和製約我們(men) 心中的惡。比如小的時候,想必我們(men) 都有偷過小東(dong) 小西的經曆,但是在受過良好的教育後,在各種道德和法律的約束下,我們(men) 就不可能再做出這樣的行為(wei) 。但是,你敢說你小時候沒偷過東(dong) 西嗎?

因此,很多事情沒有絕對,一加一等於(yu) 二可以,但社會(hui) 生活中不是這樣的,比如好與(yu) 壞,快與(yu) 慢,我們(men) 一定要學會(hui) 擁第三種獨立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它。

還有,我相信至今不少學生總覺得要盡早的去實踐,好像去實踐了就會(hui) 跟走進社會(hui) 甚至未來的工作建立起一種必然的邏輯關(guan) 係。說實話,我念書(shu) 的時候也有這個(ge) 想法,並且也確實去搞過一些所謂的實踐,但後來的結果卻大相徑庭。因為(wei) 請問你能實踐什麽(me) 呢,你知道你究竟又需要什麽(me) 實踐呢,一切都是茫然。在你尚未擁有一個(ge) 係統的專(zhuan) 業(ye) 訓練之前,實踐對於(yu) 你的成長來說其實是沒有多大意義(yi) 的,有時還會(hui) 適得其反,因為(wei) 你並不知道自己究竟缺什麽(me) 、需要補充什麽(me) 以及適合什麽(me) 。

其四,大學是我們(men) 形成對社會(hui) 和自我完整認知的最為(wei) 重要的階段。社會(hui) 究竟需要怎樣的我們(men) ,我們(men) 的社會(hui) 價(jia) 值究竟在哪裏,我究竟想成為(wei) 什麽(me) ,這是我們(men) 在大學期間尤其是大學末段,結合實際所思考最多的。我記得自己在大三上管理學課間的時候,曾跟授課教授有過一次交流,我們(men) 談到了社會(hui) 需要與(yu) 大學教育的脫節問題,他很是認同,而我對此卻是好一段憂心忡忡惶惶不可終日。直到後來進入企業(ye) 服務之後,我才慢慢意識到社會(hui) 對我們(men) 的真正需要,不僅(jin) 是一個(ge) 拿了就能用的成品,更為(wei) 重要的是又不能局限於(yu) 這個(ge) 成品。就是說你要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擁有可不斷的可成長可伸長可進步可學習(xi) 的這種可能性。

我個(ge) 人很看重可塑性,尤其思維的可塑性。記得在我最先服務的幾個(ge) 企業(ye) 裏,有時即便不是我這裏招人,人力經理也總是喜歡拉著我去,然後在員工錄用時會(hui) 來問我的意見,那時我也不知道這究竟是為(wei) 什麽(me) 。對於(yu) 自己下麵的員工,我不太看重他現在已經達到的水平,更看重的是他是否具有可塑性,是否具有較大的職業(ye) 和專(zhuan) 業(ye) 提升空間。我從(cong) 來就不指望員工一來就立即能夠勝任崗位,你可以是我的學生,但是我希望你將來有機會(hui) 成為(wei) 師兄弟,甚至師傅。可塑性這個(ge) 東(dong) 西沒法衡量,有時就是一種直覺。當你哪天覺得自己已經擁有了一種“閱人無數”的經曆之後,你就能憑直覺去感覺出對方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人。

最後,大學之所以讓我們(men) 覺得有那麽(me) 多的好,有那麽(me) 的重要,我認為(wei)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大學對我們(men) 來說往往就意味青春。青春之所以美好,不隻是因為(wei) 活在回憶當中,更是用來後悔的、刻骨銘心的、用來考驗的,這是因為(wei) 青春不但具有年輕的特點,更具有“敢於(yu) ”的重要特質。正如年輕時代的我們(men) 有大把的時間和機會(hui) 來充分享受自由、分享和改正錯誤,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hui) 給我們(men) 的這種時間和機會(hui) 將越來越少,我們(men) 的可塑性也會(hui) 變得越來越差。

 

責任編輯:雷達
(更多資訊請登錄:神秘彩金随机派发规则 www.dgfyfs.com)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上一篇 2016-06-15 15:15
下一篇 2016-06-15 15:54

相關推薦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