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an) 於(yu) 直覺的高雅、親(qin) 民、寶貴、神秘,講了很多,商業(ye) 決(jue) 策、營銷創新、研發突破,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各類判斷,都能感受到直覺的存在,但是真到了想用直覺的時候,不知道它到哪裏去了。正因為(wei) 這個(ge) 原因,邏輯推理、科學論證、民主決(jue) 策、數據支撐之類等而下之的決(jue) 策工具才大行其道。筆者始終認為(wei) :邏輯和科學,民主和數據固然不可缺少,但是,即使它們(men) 齊聚一堂,也未必能夠突破思考的困局,未必能引導我們(men) 做出石破天驚的決(jue) 策。
於(yu) 是問題出來了:不可言說的直覺,和邏輯推理涇渭分明的直覺,能夠學習(xi) 麽(me) ?有法修煉麽(me) ?前文曾經將直覺修煉和禪修並列觀察,因此這裏再舉(ju) 一宗禪門公案,試試看能不能說明白。
達摩即將圓寂,測驗幾位高足。
門人曰:“不離文字,不執文字”。達摩點評:“汝得吾皮”。
輪到慧可,一言不發,施禮而退。達摩點評:“汝得吾髓”。
我們(men) 知道,語言文字的傳(chuan) 播是按照邏輯規律進行的,直覺(禪心)則是超越邏輯的,因此不發一言的慧可得分最高。但是,直覺(禪心)又必須通過語言才能傳(chuan) 遞,才能教習(xi) ,因此說不離文字的門人也得分不低,祖師說他“汝得吾皮”,也算是登堂入室了吧。
這裏,暗含了直覺修煉的方法:雖然最高的境界是超越邏輯,但是在修煉過程中又必須依靠邏輯。我在一次講座中,曾經如此歸納直覺修煉之路:用語言講述超越語言的東(dong) 西,用邏輯理解超越邏輯的東(dong) 西。這裏所說的“超越”,在禪宗裏,可以稱為(wei) 頓悟,在商場以及生活中,可以稱為(wei) 直覺。
第二步:從(cong) 邏輯到超越邏輯,從(cong) 語言到超越語言,如何實現這個(ge) 超越?易家說“否極泰來”,佛家說“無心合道”,道家說“順其自然”,儒家說“致良知”,今人說“放鬆放手”,萬(wan) 法歸宗一句話:執著於(yu) 欲望則所求不得,執著於(yu) 超越則深陷泥潭。如果天天想著今天有沒有直覺光臨(lin) ,直覺就會(hui) 離你遠去,唯有“無住生心”才是道理。
第三步,做些技術方麵的改善。比如鍛煉身體(ti) ,戒除不良嗜好,讓自己的身心處在最佳狀態下;又比如修習(xi) 孔老先生“勿意、勿必、勿固、勿我”的教誨,或者注意西方心理學中對於(yu) 負麵心理狀態的提示;再比如:或縱情山水,或玩賞書(shu) 畫,或禪茶一味,或一卷在手;總之,在藝術的美感中暫時屏蔽邏輯和科學,體(ti) 會(hui) 玩味一番微直覺的感受。
如果能夠從(cong) 糾結煩心事到忘卻煩心事,也許解決(jue) 煩心事的直覺就會(hui) 不期而至了。
最後一條提示:交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牌友、酒友適可而止,書(shu) 友、諍友多多益善。空靈明覺的高人並不難遇,隻是自己沒到那個(ge) 境界,結交不上那些人而已,隻管提高自己的靈性,自然有人來會(hui) 你。
直覺修煉,有法無定法,跟著自己的心性,警惕自己的本能,一路前行,不疾不徐,不即不離,或許這已經就算是達到某種空靈明覺的境界了。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