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轟轟烈烈的藍天保衛戰的打響,全國各省市政府連續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規,從(cong) 末端治理升級到源頭控製等方麵作出了規定,為(wei) 長期以來亂(luan) 象重生、汙染排放的塗料行業(ye) 戴上了“緊箍咒”。
在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中要求,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要達80%。除此之外,行動計劃將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和汾渭平原等為(wei) 重點,多管齊下狠抓共管。未來3年時間,將致力於(yu) 加快改善城市空氣質量。
從(cong) 中央到地方,一係列重拳出擊,防控VOCs、源頭治理、禁油漆、擴水漆等政策和措施出台。全國各省市圍繞“打贏藍天保衛戰”密集出台各項環保政策,其中必定涉及的內(nei) 容就是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汙染(VOCs)防控,而這項舉(ju) 措重點對象就是塗料及塗裝領域。
在環保整治風暴中,2018年已經過去三分之二。梳理已經結束的2018年上半年塗料市場的競爭(zheng) ,不難看出,現在整個(ge) 塗料產(chan) 業(ye) 的現狀就是,很多塗料廠商一直在宣稱轉型升級、“油改水”、降低VOCs排放等,但是一些中小型企業(ye) 根本找不到突破口,或者說沒有資金、實力去完成轉型升級。
全國中小型塗料企業(ye) 數量上萬(wan) 家。塗料企業(ye) 產(chan) 品技術、生產(chan) 工藝、管理水平和治汙水平參差不齊。為(wei) 了塗料企業(ye) 能夠繼續生存,他們(men) 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廢氣廢水廢物等處理設備,企業(ye) 運營費用,廢氣/廢水處理費用,用工成本等各項成本不斷攀升,難以為(wei) 繼。嘴上說“油改水”轉型簡單,但對於(yu) 中小型廠商來說,實際操作很有難度。將現有的油漆生產(chan) 線改為(wei) 水性漆生產(chan) 線,不僅(jin) 需要新的水性產(chan) 品研發,而且還涉及到設備改造或重新購買(mai) ,還需要培養(yang) 新的水性漆技術團隊。此外還要承擔因技術不成熟,塗裝效果不如油性漆而導致訂單下滑市場丟(diu) 失的風險。
相對於(yu) 中小塗料企業(ye) 的苦苦支撐,規模以上塗料企業(ye) 的日子相對好過一些。一方麵“油改水”的戰略轉型一直在進行,另一方麵他們(men) 也有實力根據國家政策進行整改或者重新建設新的生產(chan) 基地等,以適應環保安全等各項嚴(yan) 苛要求。
環保嚴(yan) 寒是對於(yu) 所有行業(ye) 的一次考驗。有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京津冀在大氣環境治理上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天津市、河北省對治霾不力者進行嚴(yan) 厲問責,截至目前兩(liang) 省市已問責2977人,其中包括廳局級領導28人次。同時,三省市還對133459家“散亂(luan) 汙”企業(ye) 進行整治。僅(jin) 天津市,就有9081家汙染嚴(yan) 重、整治無望的企業(ye) 被依法關(guan) 停取締。
環境治理也取得可喜可賀的成績。以北京為(wei) 例,2017年3月份到11月份,除了其中的9月份,其餘(yu) 七個(ge) 月的PM2.5月均濃度都是曆史最低。河北的空氣質量也持續改善,據披露,2016年底,河北PM2.5比2013年下降35.2%。2017年1月1日到10月15日,河北PM2.5同比下降38.8%,PM10下降35.9%,二氧化硫下降60%,一氧化碳下降29.4%。京津冀整體(ti) 的汙染排放強度確實降低了。
打贏藍天保衛戰從(cong) 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大氣治理需要企業(ye) 與(yu) 政策的配合,尤其是塗料企業(ye) 的自覺整改,不斷適應和完善。這是一個(ge) 相持角力的過程,塗料行業(ye) 得下決(jue) 心,肯拚命,克服眼前的利益誘惑與(yu) 技術困難。一旦後繼乏力,就意味著功敗垂成,已付出的努力也隨之東(dong) 流。
至於(yu) 這環保的高壓政策何時有所減輕這個(ge) 問題。想必大家都知道,孫悟空野性未改之時,觀音大士贈與(yu) 唐僧一道“緊箍咒”,讓孫悟空行事束縛,磨煉它的意誌。孫悟空吃過“緊箍咒”的苦頭後,也漸漸養(yang) 成了遇事用腦,不要魯莽,暴起傷(shang) “妖”的習(xi) 慣。環保政策的嚴(yan) 寒和“緊箍咒”的作用似乎如出一轍,對塗料行業(ye) 進行一番大洗禮,才會(hui) 遏製塗料行業(ye) 的野蠻生長,促進塗料行業(ye) 持續健康的發展。
何時大中小型塗料企業(ye) 能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發展環境友好型塗料,就是孫悟空一行取得真經,摘掉環保“緊箍咒”之日。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