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8日,海星科技的股價(jia) 站上了年內(nei) 高點,短短半個(ge) 月的累計漲幅達到了78%。推動這波暴漲的是其被格力地產(chan) 借殼的消息。
2020年7月9日,格力地產(chan) 一度攀上了18元的曆史新高,在這之前的1個(ge) 多月裏,該公司收獲了12個(ge) 漲停。刺激股價(jia) 的是格力地產(chan) 要被珠海免稅集團借殼的消息。
這兩(liang) 次重大資產(chan) 重組的操盤手都是魯君四,在格力地產(chan) 第一次麵臨(lin) 債(zhai) 務危機時,他通過資本運作成功化險為(wei) 夷。第二次,當公司再次遭遇資金難題時,他又想故技重施。有句俗話叫“上得山多終遇虎”,這次,格力地產(chan) 的員工和投資者是解套了,但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魯君四卻把自己給搭了進去。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格力地產(chan) 發布公告,透露公司董事長魯君四因涉嫌證券市場內(nei) 幕交易違法行為(wei) ,被證監會(hui) 立案調查。
珠海的朋友說,不僅(jin) 僅(jin) 是內(nei) 幕交易,魯君四可能還涉嫌操縱股價(jia) 。“這可是一個(ge) 大案,有關(guan) 部門已經控製了4個(ge) 人,包括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和一位交易金額過億(yi) 元的投資者。”
臨(lin) 危受命3年後借殼上市
魯君四的地產(chan) 之旅開始於(yu) 2004年,那一年38歲的他名字還叫魯君駟,是格力集團的副總裁。彼時格力的房地產(chan) 業(ye) 務才起步,由於(yu) 介入了珠海的城中村改造,沉澱了不少資金,舉(ju) 步維艱。按照官方的說法,魯君四調任格力房地產(chan) 專(zhuan) 責工作小組組長時,麵對的是一個(ge) 幾乎停滯的攤子。他臨(lin) 危受命,帶領當時僅(jin) 有的7名員工,以破釜沉舟的決(jue) 心,在9平方米的簡陋辦公室裏開啟了格力地產(chan) 的創業(ye) 征程。
創業(ye) 初期,為(wei) 了緩解資金壓力,格力不得已處置了一些物業(ye) ,回籠建築款項。魯君四也直言,由於(yu) 曆史債(zhai) 務、集團發展定位等方麵的原因,格力地產(chan) 曾一度陷入困境。但是,他希望扭轉乾坤,宣稱未來5年要加大在房地產(chan) 領域的投資,使銷售額和利潤的年增長速度不低於(yu) 30%,並加快在國內(nei) 區域市場的布局。
因此,魯君四和格力地產(chan) 迫切需要一個(ge) 跳板或者杠杆,借殼上市是一個(ge) 很好的選項。借殼的標的選了好幾個(ge) ,最終敲定下來的是當時陝西首富榮海旗下的海星科技。2007年12月,海星科技宣布格力地產(chan) 將對其進行重組。2010年2月,*ST海星更名為(wei) 格力地產(chan) 。
自此,格力地產(chan) 便開始進入多元化的發展軌道,從(cong) 房地產(chan) 開發向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經濟延伸,從(cong) 珠海本土市場向國內(nei) 重點區域市場乃至海外拓展。
“抽屜協議”背後的風險
到了2016年,格力地產(chan) 已經在珠海、上海、重慶、西安、香港、美國、英國等地擁有40餘(yu) 家成員企業(ye) ,60餘(yu) 項已建、在建項目,成為(wei) 一家集房地產(chan) 業(ye) 、口岸經濟產(chan) 業(ye) 、海洋經濟產(chan) 業(ye) 以及現代服務業(ye) 、現代金融業(ye) 於(yu) 一體(ti) 的集團化企業(ye) 。
步子邁的太大,資金層麵很容易捉襟見肘,2016年,格力地產(chan) 經營活動產(chan) 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是負數。為(wei) 了補充資金,魯君四又打上了資本市場的主意,在2016年8月,以6.78元/股的價(jia) 格,通過非公開方式向6家機構發行4.42億(yi) 新股,募集資金30億(yi) 元。這筆交易是魯的得意之作,他曾對媒體(ti) 提及,當時正值A股市場下行,定增困難重重,他和管理層走訪了前十大、二十大股東(dong) ,向他們(men) 一遍遍介紹公司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的增值空間,最終贏得了投資者的信賴與(yu) 支持。
直到3年後,人們(men) 才發現,所謂的精誠所至金石為(wei) 開,不過是個(ge) 幌子。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jia) 格。
將這6家投資機構與(yu) 格力地產(chan) 捆綁的其實是一份“抽屜協議”,其中約定定增股份鎖定期滿後一年內(nei) ,若格力地產(chan) 二級市場收盤價(jia) 未達一定條件,大股東(dong) 需向定增對象購買(mai) 其所持定增股份。2018年8月3日,回購協議生效,但格力地產(chan) 的股價(jia) 連定增價(jia) 格都夠不上,別說合約收盤價(jia) 。按照協議,格力地產(chan) 應該回購這4.42億(yi) 股,但就是遲遲沒有行動。
投資者們(men) 紛紛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在2019年申請凍結了格力地產(chan) 大股東(dong) ——珠海投資的股份。法院也下了判決(jue) 書(shu) ,要求珠海投資回購投資者的定增股票,並賠償(chang) 相應的損失。以其中一名投資者——廣州金控為(wei) 例,珠海投資須以3.79億(yi) 元的價(jia) 格回購廣州金控持有的5162.24萬(wan) 股股票,再加上損失,一共要支出5.19億(yi) 元。
時隔13年,回到創業(ye) 起點
不是大股東(dong) 有意賴賬、不想回購,實在是兜裏沒錢。由於(yu) 經營不善,2016年-2018年,格力地產(chan) 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持續為(wei) 負,有機構測算過,2019年,該公司的短期資金缺口超過100億(yi) 元。就連董明珠都曾公開表示,格力地產(chan) 使用格力的商標,對格力形成了傷(shang) 害。
有人說命運是個(ge) 圈,時隔13年,格力地產(chan) 再一次回到了創業(ye) 初期的起點。已經形成了路徑依賴的魯君四,習(xi) 慣性的把扭轉乾坤的希望寄托在股市身上。
也是,幹什麽(me) 實業(ye) 哪有資本運作香,再說股市的錢不圈白不圈。2020年3月份,格力地產(chan) 旗下的一個(ge) 醫藥銷售公司突然對外披露,正在推進口罩出口業(ye) 務,預計全年出口1億(yi) 片一次性醫用口罩。這次蹭口罩熱點的企圖很快就被上交所發現,格力地產(chan) 不得不澄清說其實公司尚未接到出口訂單,目前的生產(chan) 能力也無法滿足出口需要。
口罩的風口沒趕上,格力地產(chan) 的股價(jia) 不漲反跌,6位定增投資者還是無法離場。魯君四打算再努力一次,很快,免稅業(ye) 務的風口出現,格力地產(chan) 迅速出擊,在2020年5月23日發布了擬向珠海市國資委收購珠海免稅集團的預案。這個(ge) 熱點蹭的很成功,格力地產(chan) 複牌後連續8天漲停,一個(ge) 多月內(nei) ,股價(jia) 從(cong) 5.3元的低穀最高衝(chong) 至18.1元。
股價(jia) 一漲解千愁。6位投資者抓住機會(hui) ,順利解套。在今年第一季度末,他們(men) 還持有格力地產(chan) 4.435億(yi) 股,第二季度便減持了1.295億(yi) 股,三季度再減持8490萬(wan) 股。
同樣解套並大賺了一筆的還有格力地產(chan) 的員工持股計劃。2016年,在完成30億(yi) 元的定增計劃後不久,該公司安排了兩(liang) 期的員工持股計劃,斥資將近4500萬(wan) 元分兩(liang) 批在二級市場購入自家股票,成本分別為(wei) 6.3元、5.85元。由於(yu) 格力地產(chan) 的股價(jia) 持續低迷,員工持股計劃的存續期不得不一再展期,最終,在2020年7月的高點上,完美套現離場。
重組中“黑洞”考驗
劇情發展到這裏,本應該是皆大歡喜的結局。但那份證監會(hui) 的立案通知書(shu) 卻打破了這一片歌舞升平的假象。
雖然格力地產(chan) 強調董事長配合調查尚不會(hui) 影響公司日常生產(chan) 經營活動,但也提示,受此影響,收購珠海免稅的重大資產(chan) 重組存在被暫停或終止的風險。
回過頭來看,很多投資者才發現,這個(ge) 重組很可能就是為(wei) 了給定增機構解套而籌劃的噱頭,本就不具備操作的可行性。
有朋友說,重組方案中披露珠海免稅2019年有高達9億(yi) 多元的淨利潤,其實是未經審核的數據,該公司真實的淨利潤水平可能要大打折扣。若沒有這個(ge) 大超預期的淨利潤數據支撐,格力地產(chan) 的股價(jia) 很難一飛衝(chong) 天。
魯君四被立案調查的緣由是涉嫌證券市場內(nei) 幕交易違法行為(wei) 。據聞,該案件牽連甚廣,珠海當地某知名上市公司的董秘已經被調查了2個(ge) 多月,還有一個(ge) 投資者在格力地產(chan) 發布重組消息前就已提前布局,投入了3000萬(wan) 元資金,獲利6000多萬(wan) 元後成功退出,因此進入了相關(guan) 部門的調查視野。
珠海的朋友說,證監會(hui) 一般是掌握了實質證據,才會(hui) 發出立案調查通知書(shu) ,魯君四恐怕很難全身而退。黃光裕當年就是因為(wei) 非法經營罪、內(nei) 幕交易罪、單位行賄罪三罪並罰,被判有期徒刑14年,罰金6億(yi) 元,沒收財產(chan) 2億(yi) 元。一旦查證屬實,不僅(jin) 魯君四要麵臨(lin) 法律的製裁,格力地產(chan) 也要麵臨(lin) 投資者的巨額索賠訴訟。聽說,目前已有不少格力地產(chan) 的投資者在為(wei) 發起集體(ti) 訴訟做準備了。
文章來源:中國房地產(chan) 報
責任編輯:餘(yu) 凱旋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