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對於(yu) 中小企業(ye) 規範化管理所遇到的種種困難——變形,扭曲,走樣,總有一種想不明白的感覺,似乎是老板或者老總們(men) 不願管,不敢管,不會(hui) 管造成的,但是,在和他們(men) 的交往中,又常常感到他們(men) 的管理願望和能力遠遠勝過經理們(men) 。很多職業(ye) 經理人,在麵對管理難題時,竟然表現得不夠職業(ye) ,甚至不夠專(zhuan) 業(ye) ,最近,接觸了兩(liang) 位銷售大腕,他們(men) 對於(yu) 管理的態度,讓我有一種瞠目結舌的感覺,說出來和讀者諸君分享。
A君出身自某明星企業(ye) ,是那個(ge) 企業(ye) 家裝漆品牌的銷售總監。我們(men) 在一起討論工作,涉及到一些管理動作,他立即做出十分激烈的反映:“別和我談規範化,那都是騙人的”。B君經曆過的企業(ye) 更是赫赫有名,他本人在塗料營銷界也是小有名氣,但是說到管理時,也是一副激烈反彈的架勢:“聽到管理這個(ge) 詞兒(er) 就膩歪,換個(ge) 詞匯說不定我還能接受,比如‘指導’或者‘要求’等等”。
這兩(liang) 位仁兄對於(yu) 管理的態度,有一個(ge) 共同點:情緒化的反感。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這麽(me) 激烈的情緒?最有可能是曾經在被管理的過程中吃過虧(kui) ,受過癟。我們(men) 知道,企業(ye) 發展到一定階段,製度建設和規範管理一定要提到日程上來,原先天馬行空的經理們(men) ,最先感覺到受限和壓力,趨樂(le) 避苦的本能,多年累積的習(xi) 慣,使得他們(men) 打心眼兒(er) 裏不喜歡推動管理的那些同事,例如人資經理,財務經理。但是因為(wei) 老板極力推行管理舉(ju) 措,明確要求銷售部門接受人資和財務的考核與(yu) 流程,銷售經理隻能被動接受。越是能力強大的銷售經理,對於(yu) 這種被動局麵的反彈越強烈,可能這就是我見到的兩(liang) 位銷售大腕對於(yu) 管理如此“深惡痛絕”的心性原因了吧?
在和他們(men) 討論管理的時候,他們(men) 還有一個(ge) 振振有詞的理由:大多數老板出台的管理措施都不正確,屬於(yu) 昏招,所以,作為(wei) 銷售幹部,為(wei) 了公司的銷售業(ye) 績,有權利加以抵製。這個(ge) 表麵上看來無比正確的理由,其實也是錯誤的。任正非說過:先固化,後優(you) 化!華為(wei) 的管理之所以規範嚴(yan) 謹,之所以支撐起了一個(ge) 龐大的企業(ye) 帝國,就是衝(chong) 過了製度建設的困難期,我把這個(ge) 時期稱作“惡法階段”。企業(ye) 從(cong) 無法可依,到有善法可依,不可能一蹴而就,中間一定會(hui) 經曆這個(ge) “惡法階段”。在這個(ge) 階段,企業(ye) 的“法規”本身有漏洞,這是“惡法”之所以“惡”的內(nei) 在原因。另外,企業(ye) 經理人對於(yu) 任何法規都不習(xi) 慣,感覺不舒服,這是“惡法”之所以“惡”的外在原因。有一裏一外兩(liang) 個(ge) 原因,“惡法”被抵製,甚至被取締都好像順應“民意”,於(yu) 是製度建設也就胎死腹中。
進入新常態,野蠻成長結束了,銷售大腕的作用降低了,團隊管理,渠道管理,品牌管理,績效管理,資金管理,到處都在推進流程和製度的建設,向管理要效益,已經勢在必行,經理人深入反思“是企業(ye) 不該管,還是自己不該頂”正當其時,如果抱殘守缺,無異於(yu) 自我設限。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