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ge) 話題,早就說爛了,今天為(wei) 什麽(me) 翻出冷飯來炒?實在是因為(wei) 這個(ge) 話題雖然早已深入人心,但是一到真金白銀拿出來的時候,幾乎誰都可能手軟。
銷售部門的費用問題,既是老板們(men) 的心病,也是銷售經理人的心病。誰都明白沒有投資不可能有回報,因此沒有人會(hui) 對於(yu) 銷售費用一口拒絕。但是,到了實操層麵,這又確實是一個(ge) 讓老板落淚,讓經理長嘯的話題。
日前,聽聞某企業(ye) 2017年銷售業(ye) 務提成比例終於(yu) 獲得批準,我為(wei) 這家企業(ye) 慶幸,或許他們(men) 就此闖過了最為(wei) 困難的一年,從(cong) 此觸底反彈。之所以值得慶幸,是因為(wei) 這家企業(ye) 的2017年提成比例曾經遭到內(nei) 部高層的劇烈反對,以至於(yu) 這個(ge) 討論一度擱淺。一眾(zhong) 老臣攛掇創業(ye) 第一代激烈反對這個(ge) 並不算太高的提成方案,而企二代則力挺這個(ge) 方案。原因無他,老臣們(men) 憤憤不平:我們(men) 幹了這麽(me) 久,也沒有拿到這個(ge) 待遇,這幫小年輕憑什麽(me) ?企二代的回答倒是幹脆:企業(ye) 目前急需要訂單,隻有他們(men) 能帶來訂單。
我相信,大多數精明的生意人都會(hui) 讚成企二代的理念,大家都明白:隻要提成比例稍一縮水,哪怕隻是一個(ge) 百分點,走上前線的就必定是一支心懷不滿,無心戀戰的銷售團隊,就算老板長出三頭六臂,也斷難發現他們(men) 在哪裏偷了懶,混補助,混底薪,混日子,說不定還可以做點小生意。如果那樣,就又一次進入“招聘—-費用高—-業(ye) 績低—-解散—沒人賣塗料—-再招聘”的惡性循環。
在如何管理銷售團隊的費用上,老板必然麵對多重困境:如果過於(yu) 寬鬆,不僅(jin) 會(hui) 導致浪費,還可能滋生出驕橫的心態;如果過於(yu) 嚴(yan) 苛,不僅(jin) 士氣低落,而且企業(ye) 因小失大。有人聽說銷售預算能解決(jue) 問題,但是過上一年半載又發現:費用達到了預算,銷量卻沒有達到預期。確實,如果這個(ge) 問題容易解決(jue) ,就不會(hui) 有連篇累牘的著述來討論,更不會(hui) 有人說從(cong) 產(chan) 品到貨款回籠是“驚險的一跳”。多年來,在這“驚險的一跳”前,沒有跳過去的企業(ye) 難以計數。
解決(jue) 問題雖然困難,但是並非無從(cong) 著手。一方麵,依靠係統思維和過程管控,穩妥處理好費用預算和銷量預期的關(guan) 係;另一方麵,要能深刻理解所謂的“新常態”,所謂的“轉型先轉念”,其中一個(ge) 關(guan) 鍵性的轉變就是從(cong) 以前那種主要經營“物”的思維方式轉向主要經營“人”的思維方式。
經營“人”和經營“物”最本質的區別就是:人是活的,物是死的。有人會(hui) 笑話施青林在說廢話,但是我想告訴大家,很多企業(ye) 就是這樣走上不歸路的,而且他們(men) 一直沒明白過來自己失敗的原因。在我上麵說到的那家企業(ye) 裏,創業(ye) 一代和老臣們(men) 的想法就是:我們(men) 花錢顧他們(men) 來,他們(men) 就得聽我們(men) 的,讓他們(men) 開源節流,不對麽(me) ?觀點沒錯誤,方式太簡單,態度太粗暴,這就是典型的用經營“物”的方式在經營“人”。
有人會(hui) 問了:這樣說來,還要什麽(me) 規範管理?要不要索性哄著他們(men) 幹活兒(er) ?同樣錯誤!在簡單粗暴和姑息養(yang) 奸之間,有一條“中庸之道”,那是唯一正確的方式。麵對高呼“有趣比有錢更重要”的90後員工(注意:00後很快登場),獎罰和洗腦很容易走向簡單粗暴,而一味遷就則又蒼白貧乏了很多。
你說“生意越來越難做”,佛說:世間法本如是,因為(wei) 淘汰賽中,對手隻會(hui) 越來越強。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