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是美好心靈的產(chan) 物,也是步履不停的追求。由卡百利藝術漆主辦的“覓色”係列設計師遊學活動,是專(zhuan) 門為(wei) 設計師群體(ti) 量身打造的體(ti) 驗類產(chan) 品,聯合眾(zhong) 多跨界資源,攜手知名設計導師、設計大咖,用深度遊學的形式,與(yu) 設計師共遊世界,在山海裏汲源,在遊曆中尋真。
截至目前,卡百利設計師遊學之旅的足跡已遍布新疆、雲(yun) 南、江西、敦煌、呼倫(lun) 貝爾、南京、六盤水、順德等全國風景勝地,每一次覓色之旅中,更有卡百利設計師與(yu) 設計大咖對話、感受自然,碰撞色彩靈感,聚焦色彩趨勢,解鎖設計新玩法,引發色彩共鳴,收獲滿滿。

踏遍山河萬(wan) 裏,收藏大地至美
“色彩從(cong) 何處來?”,每一次出發前我們(men) 都在追問,於(yu) 是,我們(men) 在走過的每一處風景中找到了答案。
從(cong) 「覓色·疆山」江布拉克的雪山秘境到天山天池的琉璃碧波,我們(men) 觸摸雪線之上的純淨白與(yu) 冰川藍;

在「覓色·滇西」騰衝(chong) 的鏡麵天空下,芒市的佛光普照下,我們(men) 收藏了晨曦與(yu) 霧霰的漸變色譜;

在「覓色·敦煌」鳴沙山的流沙中,當夕陽為(wei) 沙丘鍍上金箔,我們(men) 捧起一掬細沙,指縫間漏下的不僅(jin) 是千年時光,更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礦物色粉。

在「覓色·瓷都」千年窯火淬煉的瓷器肌理中,我們(men) 觸摸到了文明的詩意溫度以及當代藝術的母語,聆聽青白釉裏的江南煙雨。

從(cong) 「覓色·呼倫(lun) 貝爾」萬(wan) 馬奔騰在草原部落中,我們(men) 聆聽牧歌長調,探五行色彩,追逐草原上永不重複的青草綠與(yu) 晨昏金;

在南京金陵草地沙龍的梧桐疏影間,我們(men) 閱讀六朝粉黛褪色成灰的優(you) 雅;在六盤水涼都的彝族紋樣裏,我們(men) 破譯古老民族用朱砂與(yu) 靛藍書(shu) 寫(xie) 的氣候密碼;漫步鳳城順德,於(yu) 嶺南園林的鏤空花窗裏,捕捉光與(yu) 影的詩意交織……

這一場場流動的色彩課堂,教會(hui) 我們(men) 最動人的顏色,他們(men) 生長在風土裏,流連於(yu) 繁盛的文明之間。設計師們(men) 與(yu) 設計先賢隔空對話,與(yu)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men) 碰撞交流,感受生命的多樣與(yu) 美好,追尋設計之於(yu) 生活的終極意義(yi) 。

每一處風景,都是自然與(yu) 人文交織的色卡,設計師們(men) 以腳步丈量,用眼睛收藏,讓沉睡千年的色彩在當代設計中重新蘇醒。自然的鬼斧神工洗滌旅者的心靈,設計師們(men) 在純淨而遼闊的思想境域中,重新審視與(yu) 探索設計的源頭。

與(yu) 大師同行,解碼國色新語言
每段旅程都藏著思想的焰火。
在大美疆山下,與(yu) 創意空間設計專(zhuan) 家王渝萍女士探討「大美新疆覓色之旅空間」。

在雲(yun) 南騰衝(chong) 裏,同青年建築設計師黃智武先生共同探索「設計邊界的可能性」。

在千年瓷都,跟被譽為(wei) “最具影響力的華人設計師”之一的彭政先生,一起交流千年文脈與(yu) 當代空間產(chan) 品設計美學的理念。

在敦煌壁畫前,同馬思設計創始人謝小濤展開了一卷關(guan) 於(yu) 空間藝術、千年美學的啟示錄。

在呼倫(lun) 貝爾草原星空下,與(yu) 中國設計大師餘(yu) 飛揚在自然畫卷中汲取靈感,交流「五行色彩」。

更有在鳳城地圖上,聽在大灣區設計師大咖解密「大灣區建築設計美學」;更難忘六盤水夜話,新銳設計師共繪「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邊界」……這些交鋒時刻,讓色彩不再是答案,而是永恒的提問。

與(yu) 需求共振,覓色重塑設計價(jia) 值鏈
卡百利通過係統化的研學活動,為(wei) 設計師群體(ti) 打造全方位的成長平台。在產(chan) 品價(jia) 值層麵,項目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將人文風光轉化為(wei) 可落地的設計素材,幫助設計師建立產(chan) 品/設計差異化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同時還搭建了與(yu) 各地文旅機構、非遺傳(chuan) 承人的合作橋梁,為(wei) 設計師提供豐(feng) 富的項目資源和創作素材。

在職業(ye) 成長上,通過係統的色彩培訓、案例解析和實戰指導,持續提升設計師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為(wei) 設計師發展提供成長資源。同時在考察中了解更多設計趨勢和新技術,保持自己的設計水平和競爭(zheng) 力。

最重要的是,帶動設計情感化。新時代的設計更應該強調的是“以情感價(jia) 值驅動設計創新。”用戶的消費需求已經從(cong) 消費驅動轉變為(wei) 創新驅動,熱點由功能升華至體(ti) 驗,更傾(qing) 向於(yu) 以表達人文情懷引發情感共鳴。在自然風景中汲取設計的靈感,在古老建築中感受色彩的碰撞,幫助設計師拋開定勢思維,把人視為(wei) 萬(wan) 物的尺度,選擇一種陌生視角去回歸初心,情感化設計現在進行時。

卡百利始終相信,設計師的成長能帶來行業(ye) 的進步,這正是「覓色」係列堅持的價(jia) 值主張。項目開展以來,已產(chan) 出了大量融合地域特色的優(you) 秀作品,在多個(ge) 設計大賽中斬獲殊榮,充分驗證了這一模式的可行性和價(jia) 值。我們(men) 不做淺嚐輒止的采風,而要讓每次出發都成為(wei) 設計師的“職業(ye) 轉折點”。

每一座城都是一幅精心雕琢的“視覺畫卷”,曆史是設計師的筆觸,文化是調色盤上的濃淡,共同構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視覺盛宴。而“走別人不敢走的路,為(wei) 別人不敢為(wei) 的事,闖別人不敢闖的關(guan) ”,正是卡百利藝術漆的獨特DNA。
讚歎於(yu) 大師的建築設計裏,震撼於(yu) 藝術的能量場,穿梭於(yu) 各大超級地標,徜徉於(yu) 在地鬆弛的人間萬(wan) 象……雖行走不斷,時間有止,視覺有盡,但早已穿越了無盡的古今,引發了無限的思考。
「覓色」係列未完待續,我們(men) 依然相信最好的設計,是讓山川湖海、藍天白雲(yun) 在牆麵上對話,把尋常人家的塵土、陶匠掌心的釉淚,都變成可觸摸的生活詩篇。
下一站,色彩會(hui) 帶我們(men) 去哪裏?
文章來源:卡百利
責任編輯:陸虎
特別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僅(jin) 出於(yu) 傳(chuan) 播信息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平台觀點或證實其內(nei) 容的真實性;文中圖片僅(jin) 供個(ge) 人學習(xi) 之用,著作權歸圖片權利人所有。任何組織和個(ge) 人從(cong) 本平台轉載使用或用於(yu) 任何商業(ye) 用途,須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圖片被轉載,請與(yu) 我們(men) 接洽,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進行處理。